七律长征中的等闲是什么意思 七律长征等闲完整句

七律长征中的等闲意思:不怕困难,不可阻止。用“等闲”表明了红军长征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难,勇夺胜利。《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注释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难:艰难险阻。

  3、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4、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5、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6、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7、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14、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15、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颔联承接“千山”,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俯瞰五岭和乌蒙山这两个典型的高山峻岭,以点带面地描绘了“腾越五座岭”和“疾跨乌蒙山”两幅“长征图”,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对山的征服。

  颈联承接“万水”,诗人还是以点带面选择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幅“长征图”。奔腾的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山山水水都在为红军的胜利纵情欢唱。横跨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没有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令人望而生寒,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

  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那是一幅“喜踏岷山雪”的“长征图”。此联是对首联的回应。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七律长征》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七律长征》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代表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有《毛泽东选集》。

时间: 2024-07-29 00:19:18

七律长征中的等闲是什么意思 七律长征等闲完整句的相关文章

七律长征中暖与寒的意思 七律长征中寒和暖的意思是啥

<七律·长征>中"暖"的意思:表面上指温度,实际指的是红军过河后的欢快心情,使人心中感到暖;"寒"的意思:勇士们在保家卫国时作出的牺牲和亲人的悲痛,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 诗的一.二句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七律长征表达了什么

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意思:千山万水的意思.<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

七律长征中腾细浪的意思 七律长征写作背景

七律长征中腾细浪的意思:像微波细浪在起伏.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七律长征中泥丸的意思 七律长征中泥丸完整诗句

七律长征中泥丸的意思:小泥球.完整句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

七律长征中磅礴的意思 七律长征中的磅礴什么意思

<七律·长征>中的"磅礴"意思:广大无边,形容气势雄伟广大.这首诗是作者在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所作,这首诗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出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

红军长征最著名的三个故事 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故事

长征最著名的三个故事:<金色的鱼钩>.<湘江之战>.<强渡大渡河>.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成就,是一次震动千里江山的伟大成就.长征,是用生命书写的壮丽史诗,是人类精神不屈的象征. 1.<金色的鱼钩>讲述了一个关于红军在草原上行进的动人故事.在红军开进草原的时候,很多士兵都生病了,指导员把三个年轻的战士交给了班长.为了让士兵们能够从草原里出来,老班长每天都会为他们垂钓,每天都要翻过无数的草皮,到了晚上,他还会把所有的野菜都挖出来,喂到士兵们的嘴里.而者班长

莫等闲的等闲什么意思 莫等闲完整句出处

等闲的意思:轻易,随便.完整句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奋发的精神. 满江红·怒发冲冠原文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翻译 我愤

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在出山前的愿望的两句 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在出山前的愿望

<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在出山前的愿望的两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只想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奢求扬名于诸侯之间;表现了诸葛亮不慕名利的高洁品格. <出师表>的简介 <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表达诸葛亮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上半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

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和结束地方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的瑞金,终点是陕西的吴起镇.途中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历时12个月零2天. 基本路线 瑞金(1934年7月7日)→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意义 1.战略转移,跳出国民党中央军及其他派系军队的联合包围圈,成功地将中共中央从江西瑞金转移到了陕北延安,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