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北京王府学校举行的第六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国际司原司长岑建君表示,可以考虑通过教育改革,将外语变成选修课,并按不同的标准设计不同的课程学时,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同时,高考中也可将英语由必考科目变成选考科目。
28日下午,在北京王府学校举行的第六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岑建君(曾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主任,现任中国驻美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正司级))总结自身经历,发表了对教育减负的看法。
他在会议上表示,参考美国招生考试看GPA(即平均学分绩点,是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及韩国高考将学生各考试科目分数分成9个等级后,再综合计算成绩的形式,我国现阶段的高考,并不能从总分看出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他各学科的平均分。
而且,很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英国,并没有将外语设为必考科目。唯一例外的是韩国,不仅将英语科目设为必考,还多加入了一门二外(法语),使韩国学生的压力猛增,一度流传有“四上五下”的口号,即一天睡4个小时能考上好学校,一天睡5个小时可能就跟好学校无缘了。
要不要将英语设为选考科目,其实,早在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就曾提出过建议。他认为中小学教育将英语设为选考科目,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成长时光里,每天的学习时间如果是8小时,不应将将五分之一的时间(18.13%)都花在学习一门语言工具上。
在此次会议上,岑建君还表示,学习一门语言,是以应用为导向的,所以学生学习外语的目标应该明确。要么偏重日常交往,重视口语交流能力培养;要么以收集数据信息为主,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要么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听说读写全面强调。他根据自己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学习经历,以及担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等职务的工作经历总结得出,学好英语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很多学生即使学好了,但很久不用,慢慢也会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