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翻译及解析 《金刚经》全文翻译

  《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文:第一分、缘起:当时,佛陀在中印度的舍卫国,一座名为祇树给孤独园的道场当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共同安住修行。这一天,到了快用斋饭的时候,佛陀便搭上袈裟,亲自托着自己的钵,缓步走入舍卫城中乞食。按照每天的次序,依次进行。得到适量的供养后,便托钵回到祇树给孤独园。用完斋饭,收起袈裟来,将钵洗干净。把赤裸的双脚洗净擦干,亲自铺设好法座,安然地坐到上面。

  第二分、须菩提尊者问法

  这个时候,德高年长的须菩提尊者,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好衣服,按礼节坦露右肩。

  然后左腿半蹲,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当胸合掌,非常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您的功德真是太稀有了!因为您能够善巧地帮助菩萨们安心,保护大家的正念;并且善巧地把佛法宝藏和利益众生的事业,交付嘱托给诸位菩萨们,代代相传。”

  “请问世尊,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已经发起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无上正等正觉之心。那么,他们的心应该如何安住,如何修行,如何降伏心中的烦恼呢?”

  佛陀这样回答道:“太好了,太好了。须菩提,就像你说的那样,如来能够善巧地帮助菩萨们安心,保护大家的正念;并且善巧地把佛法宝藏和利益众生的事业,交付嘱托给诸位菩萨们,代代相传。

  现在请你仔细聆听,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告诉已经发了菩提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们,应当让自己的心这样安住,应当这样修行,应当这样降伏心中的烦恼。”

  须菩提尊者回应道:“是的,世尊。我们大家非常高兴并期待您的说法。”

  第三分、大乘佛法的真正宗旨

  于是,佛陀这样告诉须菩提尊者:“诸位大菩萨们,应当这样观想并化解心中的烦恼:所有一切种类的众生,不论是卵生、胎生,还是湿生、化生;不论是有身体形相,还是没有身体形相;不论是有思维活动,还是没有思维活动,或者既不是有思维、也不是无思维(非想非非想)的众生;我都应当度化它们,到达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

  像这样度化了无量无数无边数不清的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哪些众生得到了无余涅槃。为什么呢?须菩提啊!因为,假如菩萨还有自我形相的执着,他人形相的执着,一切众生形相的执着,以及寿命相续形相的执着。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第四分、无住布施的妙行功德

  “还有,须菩提,在修行布施方面,菩萨们对于任何事物,都应当以无所住着的心(所谓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而进行随缘自在地布施。

  也就是说,既不要执着于事物的形状、颜色和数量等色法而进行布施,也不要执着于事物的声音、香气、味道、触觉或者道理观念等任何一个方面而进行布施。须菩提,菩萨们应当这样布施,不偏重于任何事物现象,也不服务于任何目的.,这叫做不住相布施。”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如果菩萨不住相布施,他的福德就不可思议,无法称量。须菩提,你怎么想呢?东方虚空的大小是可以想象或者度量的吗?”

  “不可以的,世尊。”

  “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以及上方和下方虚空的大小,是可以想象或者度量的吗?”

  “不可以的,世尊。”

  “须菩提,菩萨不住相布施的话,他的福德,也和虚空一样不可思议,无法称量。须菩提,菩萨们应当遵照如来的教导,而如实安住。”

  第五分、离虚妄相见如来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可以通过身体相貌如何,来观察并见到如来吗?”

  “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通过身体相貌,观察并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以如来的观察,所谓的身体相貌,并不是实有的身体相貌。”

  于是,佛陀告诉须菩提:“所有的一切形相,都是虚假而不真实的。假如有人在见到一切现象的同时,就完全明白它是虚妄的假相,他就见到了真正的如来。”

  第六分、善根众生得正信

  须菩提尊者恭敬地向佛陀问道:“世尊,难道真有一些众生,听到您这样的言语开示,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吗?”

  佛陀告诉须菩提:“请不要这样说。如来涅槃以后,甚至到了末法五百年的时候,仍然会有持戒清净,修福修慧的菩萨们,对于这样的言语开示,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把它当作最真实的法义。

  你要知道,像这样的人,他们在过去世,绝不仅仅在一尊佛、两尊佛,或者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已经在数不清的千万尊佛面前种过善根。”

  “如果有人听到如来这样的言语开示,哪怕只生起了一念间的清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心中完全知道,完全明了。这些众生,以一念间的清净信心,得到了无量无边的福德。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在一念清净信心当中,放下了自我形相的执着,放下了他人形相的执着,放下了一切众生形相的执着,也放下了寿命相续形相的执着。他们甚至放下了一切法相的执着,也放下了一切法相虚无的执着。”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的心,如果被形相所牵挂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如果被法相所牵挂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

  如果被法相虚无所牵挂的话,那仍然说明他们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倘若如此的话,这些众生将无法生起哪怕一念间的清净信心。”

  “因此,你们大家不应当执着于法相实有,也不应当执着于法相虚无。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经常告诉大家,诸位比丘及众弟子,倘若知道如来所说法义,就像渡人过河的筏子那样作用的话;他就明白了,真实的法义(像筏子一样)尚且应当随时放下,更何况那些虚无的法义呢?”

  第七分、得无所得,说无所说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如来真地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吗?如来真地有法可说吗?”

  须菩提尊者回答:“按照我理解佛陀所说的法义,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确定的法义,如来可以宣说。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开示的法义,都不应当执着,也无法准确地描述。

  它们既不是实有的法,也不是虚无的法。道理何在呢?因为一切解脱的贤者和圣人们,只是因为对于无为法证入的深浅不同,而显现出了表象差别而已。”

  第八分、一切正法出于此经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如果有人用堆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玛瑙等七种宝物来进行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福德,并没有什么实质的福德本性,只是一些善因缘而已,因此如来方便地说福德很多。”

  “须菩提,如果另外有一个人,能够在这部经当中,信受持诵哪怕其中的一个四句偈语等内容,随缘为别人讲解。

  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将胜过前面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佛陀,以及佛陀所成就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都是从这部经出生的。须菩提,你要知道,所谓的佛法,并不是实有的佛法。”

  第九分、一切贤圣心相寂灭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初果须陀洹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须陀洹果。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虽然是初入圣流的意思,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圣人境界可以进入。相反,正因为他的心已经不会迷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所以叫做初果须陀洹。”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二果斯陀含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斯陀含果。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虽然是一往来的意思,也就是命终先升天一次,再回到人间就能够证得阿罗汉果。而实际上,他的心并没有往来之相,所以叫做二果斯陀含。”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三果阿那含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那含果。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虽然是不来的意思,也就是命终升到天上,于天界证得阿罗汉果,不再回到人间。而实际上,他的心犹如虚空,根本就没有不来之相,所以叫做三果阿那含。”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四果阿罗汉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做阿罗汉。世尊,倘若阿罗汉会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他就已经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怎么能够称为阿罗汉呢!”

  “世尊,您称赞我得到了远离分别的无诤三昧,在所有的人当中是最了不起的,是第一离欲大阿罗汉。

  世尊,我却丝毫没有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大阿罗汉。世尊,倘若我会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果。世尊就不会称赞说:须菩提是了不起的寂静行者。正因为须菩提根本就没有造作的身心行为,所以如来称赞须菩提,是了不起的寂静行者。”

  第十分、无住无得庄严佛土

  佛陀问须菩提尊者:“你怎么想呢?如来过去世在然灯佛面前,确实因为某种法而得到了授记吗?”

  “没有,世尊。如来在燃灯佛面前,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法。”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难道菩萨真地会去庄严佛土吗?”

  “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庄严佛土,并不是真的有佛土可以庄严,只是把菩萨利益众生的事业方便叫做庄严佛土而已。”

  “因此,须菩提,诸位大菩萨应当这样生起清净心:既不应当住着万物色相而生起自心,也不应当住着声音、气味、口味、触觉和观念想法等而生起自心。应当无所住着地自然显现本心。”

  “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像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怎么看呢?他的身体算不算高大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高大,世尊。为什么呢?因为以如来的观察,身体并不是实有的,只是方便地称为高大之身罢了。”

  第十一分、受持此经胜过布施

  “须菩提,如同恒河中所有沙子的总数,有那样多条恒河。你怎么想呢?所有这些恒河中的沙子,到底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只是这些恒河,就已经多的数不清了,何况其中的沙子呢!”

  “须菩提,我如今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用堆满了刚才所说的恒河沙总数那样多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进行布施。你说他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说:“非常多,世尊。”

  佛陀继续告诉须菩提:“如果另外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能够在这部经当中,哪怕信受持诵任何一个四句偈等内容,随缘为别人讲说。那么,他(她)所获得的福德,将胜过前面的人。”

  第十二分、尊重此经即正法

  “还有,须菩提,只要有人讲说这部经,哪怕只讲其中的一个四句偈等内容。你要知道,讲经的这个地方,一切世间的天人、人、阿修罗都应当恭敬供养,就像供养佛塔佛寺一样。

  更何况有人能够完整地受持读诵这部经呢!须菩提,你要知道,这个人成就了最了不起的,第一稀有的妙法。如果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等于有了佛陀;受持这部经的人,就是令人尊重的佛弟子。”

时间: 2024-08-31 18:45:47

金刚经全文翻译及解析 《金刚经》全文翻译的相关文章

诫子书翻译 诫子书的全文翻译

诫子书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登山里许全文翻译 登山里许全文翻译古诗文

<登山里许>全文翻译: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俯下身去鸟瞰下面,还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交相辉映,让人的兴致变得非常好.但是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去看,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到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面悬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庙. 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攀登上另外一处悬岩.悬岩不是特别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耸,

村饮黎简全文翻译 村饮黎简全文的翻译

<村饮>全文翻译:在傍晚时分,村民们三五一群,在竹篱外的野棠花下,凑钱喝酒,来缓解一天的劳累.酒至酣处,便聊起了日常琐事.有人抱怨谷米蚕丝的价格比往日增长了好几倍,有些老年人讲述青年的故事,然而,抱怨却于事无补.在细雨濛濛中弥漫着花草的芳香,人们各自归去,轻柔的春风中,耕牛已经枕着落花睡去了.是说如今是春分,但寒食时节,秋苗正长,桑芽已发,又到了播秧.养蚕的大忙时节了. <村饮>原文:村饮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塘边.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秧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翻译是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是什么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原文]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劾(hé)百神朝而使之.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pí)四兽之力.以女魃(bá)止淫雨.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有屈轶(yì)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译文] 黄帝的母亲叫做附宝,她看见一道壮观的闪电绕北斗星划过,电光照耀原野,附宝心灵受到震撼,她怀孕了. 二十五个月后,附宝在寿丘生下黄帝. 黄帝很弱小就能说话,他长着龙的容颜,而且具有神圣的

卖油翁全文翻译 卖油翁全文的翻译

卖油翁全文翻译: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

弟子规全文及翻译 弟子规的全文及翻译

<弟子规>全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

子曰吾十有五全文翻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的原文翻译为:我十五岁时开始以做学问为志向,三十岁时能独立做事,四十岁时能不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吾十有五的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出自<论语·学而>,原文如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

望梅止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望梅止渴全文

译文:魏武帝在行军路上,找不到取水的道路,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命令道:"前面有一片梅子林,果实丰饶,(梅子)味道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曹操利用这个办法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魏武:魏武帝,指曹操.失:丢失,找不到.饶子:果实很多. 望梅止渴的全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全文注释 魏武:魏武帝曹操,他的儿子曹丕做了皇帝,追尊他为

虽有嘉肴全文 虽有嘉肴全文翻译

<虽有嘉肴>全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译文 即使味道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