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清明节的习俗

  1、祭祖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2、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3、踏青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清明节的故事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时间: 2024-11-08 19:24:50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的由来的相关文章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是什么

清明节据传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用"清明"称这个时期再恰当不过.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

清明节起源是什么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是一个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重要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其由来已久,那么清明节的起源是什么?清明节有哪些习俗?跟着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起源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1.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

清明节吃青团主要是为了延续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吃青团是清明节的地方风俗之一,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时令食物,这种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主要是将艾草捣成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或者莲蓉馅,然后上锅蒸熟.青团的外表是艾草的青色,而且带有悠长的青草香气. 在江浙沪一带,有在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青团蒸熟之后冷了也是可以吃的,因此,青团也是寒食的一种.说起寒食,必定要提到寒食节. 最早在春秋时期,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于是晋文公下

清明节吃青团的来历 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

相传是因晋文公纪念"割肉奉君"的介子推,把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这一天大家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而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青团正好是这种食品,大家也就纷纷吃起了青团,后来寒食跟清明节连在一起,吃青团也就成了清明节的一项习俗了. 另外,于清明节吃青团,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清兵为了抓住太平天国李秀成的大将--陈太平,于是开始大力搜捕. 当地的农民为了帮助陈太平,于是就用艾草加糯米粉做成又香又糯的青团,陈太平吃了青团之后顺利逃回大本营. 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于

清明节吃的粑粑叫什么 清明节吃粑粑的由来

清明节吃的粑粑叫做蒿子粑粑,别名为青团.蒿子粑粑是以蒿叶(白蒿.牡蒿).米粉.腊肉.食盐.白糖.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其颜色呈现出鲜绿色,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清明节吃的粑粑叫什么 蒿子粑粑又叫青团,原本是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江南.江淮一带民间传统风俗.后来,清明节沿袭了上巳节的风俗传统,也将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流传下来. 而清明节吃蒿子粑粑的历史,主要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禁止人们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于是,蒸熟之后可以冷食的蒿子粑粑就成为了清明节的主要美食. 蒿子粑粑因其原

清明节谚语 清明节有什么谚语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清明宜晴,谷雨宜雨: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节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有雾,夏秋有

春节起源 春节的由来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zhī)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祖扫墓.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的得名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而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风俗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清明扫墓,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祭祖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目的

清明节扫墓祭祖,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很深的家庭观念.他们认为,清明节回乡扫墓和祭祀先祖,实际上是对已逝之人的缅怀.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祭祖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扫墓祭祖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中国人民十分重视大家庭观念的思想,而且清明节扫墓祭祖是延续了很久的习俗. 关于清明节扫墓祭祖的由来,主要是承袭了寒食节的传统习俗.而寒食节扫墓祭祖,主要是为了纪念被火杀死的隐士介子推,后来逐渐演变为祭拜祖先的坟墓. 清明节扫墓的事项主要有给坟墓除草.清扫垃圾.献花.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