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是谁 铁杵成针是谁的故事

  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李白,传说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并不努力,某天他在一条小溪边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棒,李白很疑惑为什么要磨铁棒,老婆婆回答说自己想将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更疑惑了,觉得铁棒怎么可能磨成针,老婆婆又答说:我天天磨,还怕它磨不成一根针吗。李白瞬间恍然大悟。

  铁杵成针释义

  意思是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铁杵成针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时间: 2024-11-29 08:14:44

铁杵成针是谁 铁杵成针是谁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铁杵成针文言文翻译 铁杵成针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磨针溪是一条在象耳山脚下的小溪.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还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碰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铁杵磨成一根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回去完成学业.那名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条溪边还有一块石头叫武氏岩. 铁杵成针文言文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把一根

铁杵成针的道理 铁杵成针的道理是什么

铁杵成针的道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前途光明的学业或事业,即便有天赋的人去学习.去做事,也是难以一帆风顺的.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恒心,持之以恒,而非半途而废,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才能实现目标. 铁杵成针的出处 铁杵成针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原文如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铁杵成针讲述的是什么的传说 铁杵成针主要讲述了什么

<铁杵成针>讲的是李白的故事.故事内容:李白小时候贪玩,经常逃课.有一天他来到小溪边,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杵,他感到十分惊讶.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后决心勤奋学习,最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成针>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磨针溪是一条在象耳山脚下的小溪.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还没完成好自己的学业

铁杵成针的文言文翻译 铁杵磨针的原文和译文

<铁杵成针>的翻译如下:象耳山脚下有条磨针溪.世代相传着一个故事:李白曾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时,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铁杵成针的原文 铁杵成针的原文如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的道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成针的成语故事

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经常逃课.他溜出去玩的时候,在小溪边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杵,便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后决心勤奋学习,最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 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但是不爱学习.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得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quo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原文

铁杵成针的故事:很久以前,李白在山中读书,但经常偷懒,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学习:李白路过一条小溪时,遇见一位在磨铁棒的老妇人,就问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回答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老妇人的精神感动,后来就回去完成学业了. 铁杵成针的故事原文 铁杵成针的原文如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

铁杵成针古诗 铁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成针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反义词是半途而废.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祝穆. 祝穆,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祖籍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国是朱熹表弟,跟随熹母祝氏居崇安,与弟癸同从朱熹受业,后被荐为迪功郎. 诗词故事 相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的意思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的意思是什么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句话的意思如下:他经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这句话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启示我们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铁杵成针的启示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逃学的故事,借老婆婆的一番话告诉我们,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 铁杵成针的出处 铁杵成针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原文如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的主人公

<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东晋大臣车胤,讲述了车胤自小刻苦读书,用袋子装着萤火虫,以此借光读书的故事.<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唐朝诗人李白,讲述了李白幼时从磨铁棒的老婆婆身上知道了凡事都应坚持的重要性. <囊萤夜读>的出处 <囊萤夜读>出自<晋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