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 除夕的来历介绍

  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在年关将近时,大家还会提前做好晚饭,躲在家里吃“年夜饭”,并且还要在吃饭前供祭先祖,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度过这一夜。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的习俗

  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2、贴年红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时间: 2024-11-17 21:23:56

除夕的来历 除夕的来历介绍的相关文章

除夕吃饺子的来历 除夕吃饺子的来历的故事

除夕吃饺子的来历: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日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传

除夕的来历 除夕的由来

除夕,为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节日. 关于除夕的来历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有一只叫"夕"的怪兽,一到冬天就去附近村庄找吃的,由于其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这一年,村里来了一个年纪约七八岁的小孩,他告诉村民多砍一些竹节放在家里,并在门外挂一块红布.当夕到来时,人们把竹节扔进火堆里,竹节遇火就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夕听到响声掉头就跑,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从此以后,人们在大年三十晚上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quo

清明来历 清明节的简短介绍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将清明前的第三天定为寒食节.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相隔很近,所以清明逐渐融入了寒食祭祖的习俗,而后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

鞭炮的来历 鞭炮的来历介绍

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鸡叫第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

三八节的来历 三八节的来历介绍

由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过于压榨妇女,就在1908年3月8日,具有觉醒意识的1500名妇女在美国纽约市游行,强烈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并且一定要提高劳动报酬,并且还为自己争取应有的选举权,还向企业家提出禁止使用童工,5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作为国内的妇女节,从这开始妇女节就诞生了. 1910年8月,第2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如期举行.此次会议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通过了美国妇女举行游行示威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 在中国妇女第一次纪念三八妇女节,是在1924年在中

春联的来历 春联的来历和起源

春联的来历: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

放鞭炮的来历 放鞭炮来历

放鞭炮的来历:放鞭炮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北宋时,中国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 放鞭炮的来历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这样

教师节的来历 教师节的来历和意义

教师节最早定于每年6月6日,出自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时发布的要求改善教师待遇的宣言.新中国后,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联合提议设立单独的教师节.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教师节的日期来历 关于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政协委员方明征求过冰心.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最

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的来历是什么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在当时,泼水节被称为"泼寒胡戏".之后"泼寒胡戏"经过波斯和印度再次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从原始意义上来说,泼水节象征着人们想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 在如今,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同时泼水节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也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用傣语来形容叫"麦日",含义与农历的除夕相似. 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第三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