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竹石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郑板桥的竹石运用的写作手法

  郑板桥的《竹石》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全诗描绘了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劲竹不管风吹雨打,依旧能够傲然挺立,从而表现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赞美了劲竹的刚毅性格。作者通过对劲竹的赞颂,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形象化地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时间: 2024-09-01 07:20:31

郑板桥的竹石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郑板桥的竹石运用的写作手法的相关文章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相者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相者文言文译文

译文: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没有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我喜欢鱼,所以不接受鱼.如果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当时的人都赞扬郑国的宰相.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相者"出自西汉刘向的<谏营昌陵疏>中的<终身食鱼>,原文如下: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

郑和下西洋是哪个皇帝派去的 郑和是哪个皇帝派他下西洋的

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派去下西洋的.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锐意沟通域外国家.同时,明朝工商业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历史上,郑和一共七次受命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颇有建树.在总体保持和平的同时,郑和船队也使用武力,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消灭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惩治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翻译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翻译是什么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译文:大江从三峡流出,沿途所遇到的无非就是石头,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出自明代袁中道的<游石首绣林山记>."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的原文:"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 <游石首绣林山记>的全文: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怎么翻译 怎么翻译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

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出自宋代苏轼的<石钟山记>,部分译文为:<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

有竹堂记晁补之翻译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其二翻译

翻译:济南李文叔做太学正,在大路西边获得一堂,向官府交付房钱然后居住这里,整顿南边房子的地,在台阶旁边种下竹子,将堂命名为"有竹堂".制作匾额立在房梁之间,在墙壁上又为它写了一篇记. 每每中午从太学回来,就坐在堂中,扫地准备好笔砚,读书写字,写文章一天写了数百篇也不停止,像蚕茧抽丝,像山间云气升腾,像泉水汩汩流出,像春天到了草木生长,片刻间就写满了卷轴.门.窗.案几.席子.婢女.仆人.狗.马等,眼前所见之物,有一处可写的没有不评说.描述的,强自嘲讽特意评论它们,以达到自己内心欢欣喜悦,

求二石兽于水中的求的意思 求二石兽于水中的求什么意思

求的意思:寻找.该句的意思为:在水中搜寻石兽,最后无法找到.该句出自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河中石兽>.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们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的意思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的意思是什么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的意思: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这句诗出自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唐代: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意思是:有肥饶的田地.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出自魏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句话描绘了桃花源境内的自然环境.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出处

翻译:从前有人赠送给郑国宰相一条鱼,郑国宰相并未接受.有人询问郑国宰相说:"你平常喜欢吃鱼,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宰相回答道:"正是因为我喜爱鱼,所以不接受鱼.接受赠送的鱼会丢失官职,失去俸禄也就没有鱼可吃. 原文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着,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终身食鱼>出自西汉时期刘向所著的<谏营昌陵疏>,故事讲述了一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