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体裁 登幽州台歌原文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属于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原文

  陈子昂〔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幽州台歌》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登幽州台歌》作者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时间: 2024-12-14 22:34:36

登幽州台歌体裁 登幽州台歌原文的相关文章

登幽州台歌体裁 登幽州台歌体裁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的体裁是古体诗,五言和七言兼用,诗歌的格律自由,且长短不限.<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陈子昂,诗人在仕途中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无法达成,在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时,内心悲中来,因而写下这首诗. <登幽州台歌>的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诗人纵观古往今来的感慨,诗人将自身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衡量,很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

登幽州台歌主旨 登幽州台歌的主旨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的主旨: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之感,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有身处在有识人之才的明君的时代.同时,诗人也由自身联想到古今豪杰可能也有相同的境遇,因此也振奋精神,抒发自己爱国的的豪情与豪气. <登幽州台歌>的翻译 在历史的长河里,向前望也看不见古代圣明的君主;向后看,也看不见后世会有的明君.感叹天地悠悠,我独自一人悲伤落泪. <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陈子昂,陈子昂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却在仕途上接连受挫,诗人感叹自己报国无

登幽州台歌翻译及原文 登幽州台歌翻译和原文

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原文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注释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前人注谓又称蓟丘.燕台,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登幽州台歌哲理 登幽州台歌哲理句是哪一句

<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反映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哲理,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特殊的条件.方式.路径,因此世界上不会存在完全相同的事物.全诗通过缅怀古人,表达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心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

望岳的体裁 望岳原文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

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登幽州台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登幽州台歌>描绘了诗人登上幽州台远望的景象.全诗对幽州台没有作一字描写,主要抒发诗人登台的感慨,以饱满深邃的情感将诗人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立于诗歌画面的中心,抒发了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 <登幽州台歌>的翻译 在历史的长河里,向前望也看不见古代圣明的君主;向后看,也看不见后世会有的明君.感叹天地悠悠,我独自一人悲伤落泪. <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陈子昂,陈子昂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却在仕途上接连受挫,诗人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作者是 《登幽州台歌》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作者是陈子昂,此诗句出自<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登幽州台歌>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翻译 向前看不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翻译和赏析

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原文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注释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前人注谓又称蓟丘.燕台,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登幽州台歌中心主旨 登幽州台歌原文主旨

作者在面对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巨大时,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从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诗句的第三句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