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中心论点的句子 诫子书的中心句是什么

  诫子书中心论点的句子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之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淡泊”、“宁静”不是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文中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两个方面,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时间: 2024-08-29 19:35:12

诫子书中心论点的句子 诫子书的中心句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是什么

<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就是:最大的痛苦就是负责任,最大的快乐就是尽责任.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梁启超这篇<最苦与最乐>,它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想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就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 知识拓展 <最苦与最乐>表现出了深远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把"升官发财"看成幸福和快乐,未免低俗:说"别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

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 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当我们去教导别人时,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此才能够反省自己,帮助自己增长学问.<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学者戴圣.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然菜肴十分美味可口,如

六国论原文翻译及中心论点 六国论原文翻译和中心论点

翻译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诫子书文言文的翻译及注释

诫子书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注释 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

鱼我所欲也中心论点句 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中孟子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气概.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

马说中心论点句 马说的中心句

<马说>的中心论点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世间上的千里马比伯乐多,千里马空有才能,如果没有伯乐能够赏识它的能力的话,千里马就可能受辱或是屈死.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者的惋惜,以及诗人心中壮志难酬的愁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控诉. <马说>的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

谏逐客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谏逐客书一文的论点是什么

<谏逐客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即论述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的政策是错误的.作者先从正面论述,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召士纳贤的例子,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再从反面论述逐客的危害,层层递进,让秦王接纳其意见,最终收回逐客令.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关于青春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关于青春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

关于青春的中心论点是:人生离不开奋斗.三个分论点是:1.青春是什么,奋斗是人生前进的动力,2.青春怎么样,缺乏奋斗的人生是平庸的,3.青春为什么,古往今来的成功者都离不开奋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是命运的安排,要面对现实,要坚强,勇敢努力的活下去. 青春的分论点 1.青春是什么 青春到底是什么?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是一本绚丽的书,里面藏着最美的风景,可一切匆匆而逝,我们只有剩回味.聚散总匆匆,唯愿总相逢. 2.青春怎么样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