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翻译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如何翻译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的意思是:读书即使读了三十车,也只能是千万分之一二。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的《琅嬛福地记》,这篇主要讲述了晋朝太康中年,一名叫张华的人在外游玩,偶遇了一个神秘的老头,领着他进了一个名叫“琅嬛福地”的山洞,洞中藏书千万,张华兴奋的看了好几天,但其在拜别老头后,却再也找不到了,原来藏书的山洞也变成了没有缝隙的石头。

  《琅嬛福地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欲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翻译:晋朝太康中年,张华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览。顺着小溪进入深山,有一个老人枕着书躺在石板上,张华同他谈轮。张华看他头枕着的书,上面写的都是蝌蚪文,不能辨识,张华感到很诧异。老人问张华说:“您读了多少书?”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新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雅的屋舍,里边装了一万卷书。张华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又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收藏的书籍更加丰富。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老人回答:“这是万国的历史书。”后又到了一个密封的房间,用坚固的锁锁着,有两只狗守在门前,门上印有大印,写着“琅嬛福地”四个字。张华问老人道:“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藏有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就是痴龙,在这里守了两千年了。”

  老人开门躬身揖请张华进屋,张华看见这里收藏的书,全都是秦汉以前以及海外诸国的事,很多都闻所未闻。比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等书籍,也全都在这里。张华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张华因此在这里停留了两三天才出来,对老人说:“以后我带着粮食再来拜访,观看全部书籍。”老人笑而不答,送张华出来。刚走出来,石门忽然自己关闭了。张华回头一看,只见杂草藤萝,缠绕着生长在石头上,石板上苔藓也是一整块,一点缝隙都没有。张华呆呆地注视着,朝着石板拜了两拜才离开。

  秦始皇烧掉了诸子百家的书籍,咸阳城中烈火正熊熊燃烧。这里却有保持完整的书籍,连一个字都没遗漏。上溯到书契之前,连结绳记事之时也有记载。(唐太宗)怀揣一只鹞子,连看伏羲都变成了叔李。海外有很多有名的城郭,它们多如牛毛就像九州里的一颗黑痣。读书即使读了三十车,也只能是千万分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石彭和凫毛,它们所见的就如同小孩一样。想进去问问老人,可是却迷了路不能到达。回头看悬崖绝壁之间,只有疯长的滕蔓和薜荔。我懊悔遗憾,刚一出门就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了。我坐着躺在这里十多年,也许这中间会开门。

时间: 2024-11-20 15:04:49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翻译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如何翻译的相关文章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翻译 距圆明园十里

翻译: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从海路入侵,京城里骚动不安.离圆明园十里,有个村子叫谢庄,全村住的都是猎户.其中有个山东人名叫冯三保的,精通武术.他的女儿婉贞,十九岁,长得非常漂亮,从小爱好武术,学习过的武艺没有不精通的. 这一年,谢庄办起了团练,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多种武艺,被推荐为首领.三保带领民团在险要的地方筑起了石寨和土堡,树起了一面旗帜,写着"谢庄团练冯".一天中午,侦察人员报告敌人的骑兵到了. 一会儿见一个白人头目,率领着大约一百名印度兵,那个英国军官,飞马冲在前面.三保提醒大家装

论语十则翻译原文 论语十则翻译和原文

一.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三.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四.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翻译

意思:明亮的月光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半夜里清风送来了远处的阵阵蝉鸣声.田野里飘散着稻花的清香,青蛙在歌唱着丰收的年景.稀疏的星光闪烁在天边,点点细雨洒落在山前.我想过溪避雨,转个弯到小桥上忽然看见,那熟悉的旧时茅店就在土地庙旁丛林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注释 1.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核舟记中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核舟记中写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核舟记>中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雕刻家王叔远的技艺高超,刻出的人物神态惟妙惟肖.神形兼备. <核舟记>主题思想 此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作者通过对这件雕刻品细节的描写,既表现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核舟记&g

十五从军征翻译及原文 十五从军征表达了

翻译 十五少年郎,被征去打仗:直到八十岁,才让回故乡. 音讯早断绝,不知啥情况.半路问乡人:"我家怎么样?" "请你往远看,松柏已成行.坟墓个挨个,老少都死光." 摸索到家里,满眼皆凄凉:野兔钻狗洞,雉飞绕屋梁. 院中生野谷,葵菜长井上. 拾谷舂成米,采葵作羹汤. 饭菜马上熟,不知叫谁尝. 走门向东看,泪落湿衣裳.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

常羊学射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常羊学射文言文的翻译及道理

常羊学射文言文翻译:常羊跟(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知道)射箭的方法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 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专注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什么.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道理:1.就一个人来说,在纷繁的世界里,要有

三年级燕子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年级燕子按什么顺序写

三年级的课文<燕子>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描写的.全文按照由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先后描绘了燕子的外形.燕子飞翔的姿态.燕子在电线杆上停歇的状态,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之情. <燕子>的主要内容 <燕子>依次描绘了燕子的外形以及燕子在春天从南方飞往北方的景象,并具体描绘了燕子在天空中飞翔.在湖面上嬉戏.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之情. <燕子>的原文 <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

盗墓笔记十年人间出自哪部电视剧 盗墓笔记十年人间出自哪一部电视剧

<盗墓笔记·十年人间>是一首主题推广曲,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电视剧.<盗墓笔记·十年人间>原唱李常超,李常超曾于2018年8月17日及2019年8月17日作为嘉宾参加稻米节并演唱<盗墓笔记·十年人间>:2021年1月1日,李常超在四川卫视花开天下新年演唱会中,演唱<盗墓笔记·十年人间>. <盗墓笔记>简介 <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题材小说,讲述吴邪.张起灵.吴三省等人进入古墓探险的故事. 该系列小说于2006年开始在网上连载,20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翻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翻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意思是: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出自<论语>. <论语>原文节选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82年的日历表为什么少了十天 1582年的日历表少了十天是什么原因

1582年的日历表少了十天是因为欧洲教皇下令把这十天抹掉了.在1582年,西方的人们发现春分日比之前计算的提前了整整十天.当时的教皇高利十三世找来了一大批天文学者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将一年确定为365.2425天. 对于差的这十天,天文学家们向教皇建议直接抹掉.教皇随后下令去除这十天.因此1582年的日历表少了十天.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