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翻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译文

翻译: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翻译

  其一

  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

  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其二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创作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年),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时间: 2024-12-09 13:31:51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翻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译文的相关文章

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诗意 塞上听吹笛译文

翻译: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塞上听吹笛>.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 <塞上听吹笛>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注释 1.王七:指诗人王之涣.玉门关: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即小方盘城.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的情感.<塞上听吹笛>又名<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塞上听吹笛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译文 雪化时入侵的胡

塞上听吹笛翻译及注释 塞上听吹笛翻译和注释

翻译: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注释 1.王七:指诗人王之涣.玉门关: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即小方盘城.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2.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3.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4.借问:犹询问.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赏析 塞上听吹笛翻译和赏析

翻译: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赏析: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塞上听吹笛>.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 <塞上听吹笛>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注释 1.王七:指诗人王之涣.玉门关: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即小方盘城.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

夜归丁卯桥舍全诗翻译 夜归丁卯桥村舍的诗意

在一个吹着凉风,寂静的夜里,有些客人在岩石前面停船.桥边有狗在叫,庭院里的人空着,人们都在沉睡着.在红叶半江船上,有很多人回家,家里还有二顷的田. <夜归丁卯桥村舍> 唐·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字仲晦,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作诗专攻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许浑的诗中大多都会描写水景和雨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代表作有<谢亭送别>.<塞下曲>.<咸

上元夜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上元夜中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上元夜>中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将京城的繁花似锦描写了出来,还把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使人回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赏析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第二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十五夜望月所描绘的画面

诗人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通过对庭院.白色的地面.大树.鸦雀.露水.桂花.月亮的描写,描绘出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描绘的画面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思想主题 全诗分为两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

十五夜望月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十五夜望月听到的景物

<十五夜望月>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树栖鸦",也就是树上栖息的鸦鹊.因为即便是在月明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从最开始的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是可以从听觉感受出来的,进一步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是什么意思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耘田"即除草,"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这句诗出自于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