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写作背景和赏析

创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赏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赏析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入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与作者同住峨眉山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峨眉山月歌》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时间: 2024-10-28 19:45:32

峨眉山月歌写作背景和赏析的相关文章

峨眉山月歌写作背景及赏析

写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赏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峨眉山月歌>原

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和赏析

写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赏析:<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题临安邸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及赏析

写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赏析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

书湖阴先生壁的写作背景和赏析

写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 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 而从此题壁诗第二首来看,显然王安石是写他在杨家里午睡的情景.可见两家住

长相思写作背景及赏析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长相思>原文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浪淘沙其一写作背景及赏析

创作背景:这首诗就是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作者在夔州被贬时所作. 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浪淘沙其一>原文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及赏析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赏析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

黄鹤楼写作背景及赏析

创作背景: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黄鹤楼>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流逝.人去楼空以及世事渺茫感慨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黄鹤楼>原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

阿长与山海经写作背景和赏析

主要内容: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3月在北京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赏析:此文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