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翻译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意思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翻译: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拯救我们村庄?孰若:哪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出自徐珂的《清稗类钞·战事类》中《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一文。

  《冯婉贞》原文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砦土堡于要隘,树帜日“谢庄团练冯”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慎之!”

  时敌军已近寨,枪声隆然,砦中人蜷伏不少动。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砦中人又鹜伏矣,盖借砦墙为蔽也。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

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众皆感奋。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

挟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

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孥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冯婉贞》翻译

清朝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中国,京城北京骚乱起来。在离圆明园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谢庄,全村都是猎户。其中有一个叫冯三保的,山东籍人,精通武术。他的女儿婉贞,十九岁,姿态优美容貌漂亮,从小喜爱武术,学习过的没有不精通的。

这一年谢庄创办村民自卫组织“团练”,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多种武艺,大家推选他当头领。村民们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墙、土堡垒等防御工事,树立起旗帜,上面写有“谢庄团练冯”几个大字。

  一天中午,侦察消息的人报告说敌人的骑兵开来了。不久,就看见一个白种人的头子率领着大约一百名印度士兵,那头子是英国的军官,他们正骑着马向前跑来。冯三保提醒团丁装好火药、上好子弹。但不要乱放枪,他说:“这是强敌啊,瞄不准就不要轻易发射,白白浪费子弹,这对我们取胜没有好处。大家一定要当心这一点!”

  这时敌人已逼近石寨,枪声大作。寨子里的人踡曲着身子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不久,敌人离得更近了。冯三保见这阵势有机可乘,急忙挥动旗帜,说:“开火!”开火,是军中规定放枪的号令。

于是所有的枪支一齐发射,敌人象落叶似的纷纷跌下马来。等敌人的枪再次射击时,寨子里的人又象鸭子一样趴在地上了。这是借寨墙来作掩护的。攻打了一阵,敌人退却了,冯三保非常高兴。

唯独婉贞忧愁地说:“小股敌人走了,大股敌人要来的。如果他们拿大炮来攻打,我们全村不就化为粉末了吗?”冯三保吃惊地问道:“那怎么办呢?”

冯婉贞说:“西洋人的长处是使用枪炮等火器,短处是不会武术。枪炮对远距离攻击有利,而武术对近身作战有利。我们村方圆十里都是平原,跟敌人较量枪炮,那怎么能取胜呢?不如用我们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持着刀,拿着盾,象猿猴那样敏捷地进攻,象鸷鸟那样勇猛地搏击,或许能避免这场灾祸吧?”

冯三保说:“把我们全村人都算上,精通武术的不过一百来人,让这样少的人投身到强大的敌群中搏斗,这跟把一只羊孤身投到狼群里有什么不同呢?小女孩子不要多嘴。”冯婉贞微微地叹息说:“我们村庄眼看就要完了!我一定要尽全力来拯救我们的村庄。”

于是她把谢庄精通武术的少年召集起来,激励他们说:“与其坐着等死,怎比得上奋起抗敌拯救我们的谢庄呢?各位如果没有这种意思也就算了,如果有这种意思的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大家都被激动得振奋起来。

  于是冯婉贞率领着一伙青年人整装出发,他们都穿着黑衣拿着刀,行动敏捷得像猿猴一样。离村四里的地方有一大片树林,树荫浓密,遮蔽天日,他们就埋伏在那里。没有多久,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大约有五六百人。

婉贞拔刀跃起,率领大家袭击敌人。敌人没有意料到,非常惊慌混乱,忙用枪上的刺刀来迎战,可是轻便敏捷勇猛凶狠到底比不上以冯婉贞为首的中国少年。冯婉贞挥舞钢刀奋力砍杀,跟她对打的没有一个不倒地的,敌人纷纷败退。

冯婉贞大声喊道:“各位!敌人想远远地甩开我们,要用枪炮消灭我们,赶快追赶,不要坐失良机!”于是众少年尽全力拦截逃敌,双方混杂在一起,杂错交战,敌人的枪炮火器始终不能发射。太阳落山时,被打死打伤的敌军不下一百多个。残敌只好扔下大炮,仓皇逃命。谢庄于是得到了保全。

 《冯婉贞》注释

  1、咸丰庚申:即咸丰十年1860年。成丰:清文宗奕詝的年号。

  2、京洛骚然:京城骚乱起来。京洛:原指古代帝京洛阳,后用为京城的代称,这里借指当时清的京城北京。骚然:骚乱之状。

  3、环村:全村。

  4、中有鲁人冯三保者:村中有个山东人叫冯三保的。鲁人:山东人。

  5、精技击:精通武术。技击:与敌人搏斗的技术,即武术。

  6、姿容妙曼慢:姿态优美容貌漂亮。妙曼:妙丽柔美。

  7、习无不精:学习各种武艺没有不精通的。

  8、是年:这一年。是:指示代词,这。

  9、团:群众组织的自卫团体,即团练。

  10、以三保勇而多艺:因为三保勇敢而且精通多种武艺。

  11、推为长掌:推选做首领。

  12、筑石砦土堡于要隘:在险要的地方用石、土筑成防御工事和碉堡。石砦寨:用石头筑成的防御工事。土堡:用土修筑:的碉堡。要隘碍:险要的地方。

  13、树:树起,动词。帜:旗。日:这里是写着的意思。冯:即冯三保。

  14、谍报敌骑至:侦察敌情的人报告说敌人的骑兵到了。报:报告。骑:骑兵。

  15、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不久,看见一个白种人头子,督率大约一百名印度兵。旋:一会儿。白:白种人。酋求:首领。督:监督、率领。

  16、英将也:是英国军官。

  17、驰而前:骑马奔驰而来。前:向前。

18、“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二句:三保告诫民团成员们,要装好火药,上好子弹。戒:告,命令。毋妄发:不要乱放。毋:勿,不要。

  19、度不中而轻发:估量不能命中而随便发射。度夺:推测、估计。中:命中。轻发:轻率发射。

  20、徒糜弹药:白白地耗费枪弹和火药。徒:白白地。糜迷:浪费。

  《冯婉贞》赏析

  《冯婉贞》选自徐珂所辑《清稗类抄》的“战事类”。原题作《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选录时有删节。

本文通过谢庄人民反击英法侵略军的斗争故事,揭露了自太平天国以来,英法帝国主义贪得无厌、骄横凶恶的侵略暴行及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引狼入室的卖国行径,热情地歌颂了以冯婉贞为首的谢庄少年,在反侵略斗争中机智果敢、不畏强暴、英勇善战的斗争精神,和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运用以时系事的写法,记述了连续发生在一日之内的两次战斗经过。不仅记叙故事完整,叙事清楚,结构严谨、繁简得体,而且善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刻划人物、描写场面,因此收到扣人心弦的效果。

  《冯婉贞》创作背景

  “冯婉贞”这一名字,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初上海著名的报纸《申报》上。1915年3月19日《申报》的《自由谈》栏目,刊发了陆士谔的短篇武侠小说《冯婉贞》。

故事本是虚构的,时值报人徐珂正在筹备编辑《清稗类钞》一书,于是将这篇小说收入其中。当时“武侠小说”这一概念在中国还没有流传开,徐珂就把它选入“战事类”中,并对原文做了少许修改,还将标题改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该文歌颂了以冯婉贞为首的谢庄村民,在反侵略斗争中机智果敢、不畏强暴、英勇善战的爱国精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河南谢庄人,祖籍山东。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在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

《冯婉贞》作者介绍

  徐珂,清末南社诗人之一。字仲可,浙江杭州人。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与编辑过《辞海》等书。

他仿照清初潘长吉《宋稗类抄》的体例,编《清稗类抄》一书,辑录了清世祖到宣统之间二百余年的朝野佚闻。全书内容庞杂,共四十八册,分时令、地理、外交等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余条,约三百余万字,收录广泛,对研究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时间: 2024-08-29 08:05:08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翻译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意思的相关文章

不谦而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翻译 不谦而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的翻译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的翻译:不谦虚谨慎然后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出自文言文<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讲述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 <周公诫子>的介绍 <周公诫子>创作于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周公诫子>是中国著名的古训,作者为韩婴.全文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的翻译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的译文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的翻译为:卫鞅从魏国逃亡到秦国,秦孝公任命他为丞相."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战国策·秦策>原文片段: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重耳出亡始末翻译 左传重耳出亡始末翻译

<重耳出亡始末>出自<春秋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翻译为:晋公子重耳遭受危难时,晋军攻打蒲城,讨伐重耳.蒲城的人们要抵抗,重耳不允许,他说:"我凭借君父的任命,享受他养生的俸禄,才得到了一批人的拥护.得到拥护后去跟他较量,罪恶莫大于这个了.我出逃就行了."于是逃奔到狄人那里去了. 跟随他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曾征伐廧咎如部落,俘获了部落首领的两个女儿叔隗.季隗,狄人把他们送给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了伯鯈.叔刘,把叔隗送给赵衰做妻子,生了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侍坐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哲学道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哲学道理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意思是:天道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改变. 天行有常的出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的<天论>,原文如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译文 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的意思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的意思翻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的意思是: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是有益的,我怎么敢来劳烦您做这件事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出自先秦时期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全文讲述了烛之武游说秦穆公不要联合晋国攻打郑国一事.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q

晋中行文子出亡文言文翻译 晋中行文子出亡文言文启示

<晋中行文子出亡>译文:晋中行文子逃亡,经过一个县城.侍从说:"管理县邑的人是先生的旧相识,您为什么不休息一下,等待后面的车子?"文子说:"我从前爱好音乐,这个朋友就送我名琴;我喜爱美玉,这个朋友就送我玉环.这是个只会投合我来求取好处而不会规劝我改过的人.我怕他也会用以前对我的方法去向别人求取好处." 于是迅速离开.后来这个朋友果然扣下文子后面的两部车子献给他的新主子. <晋中行文子出亡>原文: 晋中行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

静看庭前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的意思 静看庭前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翻译

安静地在庭院里品味着花开了和花又落了的时光,悠闲地坐着看白云卷起来又舒展开.这句话改编自<幽窗小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作者是明朝的陈继儒.意思是: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作品内容:<小窗幽记>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淋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益人心智. 作品赏析:该作品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翻译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意思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翻译: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的时候都在背诵<易经>.语句出自<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为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作品原文: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