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是什么体裁的诗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的体裁:四言诗。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作,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有两处,一为《汉书·地理志》所载骊成的大碣石山;一为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⑻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非常。

  ⒂至:极点。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观沧海》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观沧海》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时间: 2024-07-30 11:15:16

观沧海是什么体裁的诗 观沧海原文的相关文章

观沧海的体裁是什么诗 观沧海是什么体裁的古体诗

<观沧海>的体裁是四言乐府诗,所有诗句由四字组成,能够配乐歌唱.<观沧海>是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乐府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押韵自由,音韵和谐.其中,文体多以五言.七言和杂言为主. <观沧海>的原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

观沧海从体裁看是什么诗 观沧海属于哪一类诗

<观沧海>从体裁看是四言乐府诗,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写就的组诗的第一章,全诗所有诗句由四字组成,因此<观沧海>的体裁是乐府诗,也是四言诗.乐府诗的文体多以五言.七言和杂言为主.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 <观沧海>写于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当时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诗人借描绘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其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观沧海>的全诗 两汉:

观沧海体裁是一首什么诗 观沧海是什么体裁的诗歌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乐府诗.乐府诗包括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以及后代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四言诗属于古体诗范畴,指的是全诗基本由四字句写成的诗歌.<观沧海>全诗由四字句写成,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写就的组诗的第一章. <观沧海>的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

观沧海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什么诗 观沧海是一首什么诗

从表达方式上看,<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行军至海边时,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之时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

观沧海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观沧海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调

<观沧海>的情感基调:苍凉慷慨,壮阔激昂.<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中描绘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

《观沧海》赏析及翻译 《观沧海》赏析和翻译

<观沧海>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

《观沧海》古诗有拼音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dōng lín jié shí ,yǐ guān cāng hǎi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shuǐ hé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 两汉·曹操 dōng lín jié shí ,yǐ guān cāng hǎi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shuǐ hé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shù mù cóng shēng ,bǎi cǎo fēng mào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q

观沧海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观沧海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观沧海>描绘除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此诗以景托志,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表达了诗人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抒发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翻译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意思

翻译: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 该句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