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翻译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意思

  意思:为了舒适称心于眼前,适合观赏罢了。快意:爽快舒适,指痛快一时。该句出自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谏逐客书》。李斯的《谏逐客书》不只是一篇好文章,而且是一个好策略。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不止于改变“逐客”,更加为秦王朝的统一天下奠定了策略基础。

  《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谏逐客书》注释

  1、过:过错,错误。

  2、产:生,出生。

  3、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殷,多,众多。

  4、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

  5、施(yì):蔓延,延续。

  6、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

  7、向使:假使,倘若。内:同“纳”,接纳。

  8、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宝玉。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致,求得,收罗。昆山,即昆仑山。

  9、随和之宝:即所谓“随侯珠”和“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所得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来得的美玉。

  10、明月:宝珠名。

  11、太阿(ē):亦称“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

  12、纤离:骏马名。

  13、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作为装饰的旗帜。

  14、鼍(tuó):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蒙鼓。

  15、说:通“悦”,喜悦,喜爱。

  16、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

  《谏逐客书》译文

  臣听说官吏议论驱逐列国入秦的游说之士,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得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于是称霸西戎。

  孝公采用商鞅的法令,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裕丰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顺服,俘获楚魏军队,攻占土地千里,国家至今安定强盛。惠王采用张仪计谋,攻克三川之地,西面兼并巴蜀,北面收受上郡,南面轻取汉中,统揽九夷之地,控制楚之鄢郢,东面占有成皋之险,割取肥美土地,六国联盟罢休,迫使西来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杜绝权豪之门,蚕食诸候国家,使秦国成就帝王之业。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

  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夜间光如明月的宝珠,佩戴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骏马,立起用翠羽编成凤鸟形状所装饰的旗帜,架起用灵鼍皮蒙成的鼓。

  这些宝物,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为什么呢?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那么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做的器物不能成为赏玩嗜好之物;郑国、卫国的女子不能充斥后宫;骏马驴骡不会充满外马房;江南的金器锡器不会被使用,西蜀的丹青不会作为绘画的颜料。

  所以装饰后宫、充塞堂下、娱乐心情、好听好看的东西,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可以,那么宛地珍珠装饰的头簪、附着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绸做成的衣服、织锦刺绣的饰品不会进献到您的面前;而化俗为雅、宁静美丽的赵国女子不会站在您的身边。那敲打着瓦器、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唱歌呼叫而悦耳的,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类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了敲击瓦器而接受《郑》《卫》之音,屏退弹筝而求取《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为了舒适称心于眼前,适合观赏罢了。

  如今选取人才则不然,不问可用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去,是客卿的一律驱逐。这样看来,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玉器,而所轻视的是人民。这不是用来据有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

  臣听说地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谏逐客书》赏析

  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

  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谏逐客书》创作背景

  据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被逐的路途上写了《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作者介绍

  李斯,秦政治家、文学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初为郡小吏,后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战国末年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政任为客卿。

  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参与制定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实行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被杀。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

时间: 2024-08-29 16:12:17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翻译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意思的相关文章

观别者翻译及赏析 观别者的翻译及赏析

观别者翻译:排列在青青杨柳的路上,正在送别远去的亲人.是爱子宦游要去燕赵,高堂上还有他年迈的双亲.不离家无法把双亲奉养,离家去又新忧殷殷.情意恳切地把兄弟嘱咐,恋恋不舍地面对相送的乡邻.都门祖帐中饮过了饯行酒,从此就告别了亲属和友人.洒泪去追赶前面的同伴,怀着悲伤启动远行的车轮.车马人从渐渐不能望见,车马后面不时扬起灰尘.我离开家乡日子也已很久,见到这情景不禁泪水满巾.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所看见的一个离别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苦闷与无奈之情.全诗着力描写游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句句伤情,感情细

观书有感翻译及诗意 观书有感翻译和诗意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注释 ⑴

《观沧海》翻译全文 观沧海译文

翻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翻译: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传记作品<种树郭橐驼传>,以树喻人,讲述了种树育人.治国养民的道理,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 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

适为虞人逐翻译 适为虞人逐的翻译

适为虞人逐的翻译是刚才被看山人追赶.这句话出自明代马中锡创作的<中山狼传>,创作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中山狼传>启示人们:狼吃人的本性是不变的,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像东郭先生那样滥施同情和怜悯,不能被表面现象和动听的言词所蒙蔽. 该小说讲述东郭先生冒险救了中山狼,使它避过了赵简子的猎杀.但中山狼脱险后,却恩将仇报,反欲吃掉恩人东郭先生.东郭大恐,此时幸遇一杖藜老人,将狼骗进书囊杀死. 该作品批判忘恩负义,同时也是对忠奸不分.善恶不辨.黑白颠倒的社会现象的一个巧妙的讽刺和揭露.&

孔子观于周庙原文及翻译启示 孔子观于周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子观于周庙>原文: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翻译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

翻译: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该句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中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一文.<孟子·告子章句上>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原文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

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翻译 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意思

翻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该句出自王安石所作的<游褒禅山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游褒禅山记>原文 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q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焉翻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焉的意思

"焉"在此处属于助词.整句的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该句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所创作的一篇散文<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