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一句一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原文: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翻译: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则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原文: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翻译: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的话,秦国的军队肯定会撤退。”

  原文: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翻译: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

  原文: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翻译: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

  原文: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翻译: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

  原文:“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翻译: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又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原文: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翻译: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原文: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翻译: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作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原文: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翻译: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王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

  原文: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翻译: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原文: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翻译: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原文: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翻译: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

  原文: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翻译: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

  原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翻译:有那人的力量,我今天也到不了这一地位。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

  原文:失其所与,不知;

  翻译: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

  原文: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时间: 2024-11-03 21:47:02

烛之武退秦师一句一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的相关文章

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的吃着干草缩句 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的吃着干草怎么缩句

"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的吃着干草"改为缩句是"小胖驴在吃干草".缩句就是把长句改为短句,但意思不能变.遇到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时,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最后只剩下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 陈述句改缩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不改变原句的意思,去掉修饰和补充说明的部分.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缩写成"蝴蝶飞走了".将修饰蝴蝶的词语去掉 2.保留主要成分,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 改缩句时要注

我们犯了错误要让别人指出来改为双重否定句 我们犯了错误要让别人指出来改为双重否定句是什么

"我们犯了错误,要让别人指出来"这句话改为双重否定句,正确的句子是"我们犯了错误,不是不能让别人指出来."双重否定表肯定,"不是不能"意思就是可以让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 双重否定句是否定句中的一种,句子里前后连用两个否定副词,如"不--不""不是不.不能不.不会不"等."非--不""没有--不"等格式.对双重否定句的意思的肯定与否定.语气的轻与重以及此句式与反问句的连

秦围赵之邯郸全文翻译 翻译秦围赵之邯郸全文

<秦围赵之邯郸>全文翻译: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将军援救赵国,但魏王与晋鄙都畏惧秦军,所以魏军驻扎在魏赵接壤的荡阴,不敢前进.魏王又派客将军辛垣衍秘密潜入邯郸城,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秦国之所以加紧围攻邯郸,是因为先前它与齐王互相争强逞威称帝,后来齐王去掉帝号. 因为齐国不称帝,所以秦国也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日渐衰弱,只有秦国能在诸侯之中称雄争霸.可见,秦国不是为了贪图邯郸之地,其真正目的是想要称帝.如果赵国真能派遣使者尊崇秦昭王为帝,秦国肯定会很高兴,这样秦兵就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全文翻译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翻译

做人质的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即将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害怕灾祸来临,感到十分焦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可以帮忙想个好办法."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我们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没过多久,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意思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意思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师说>,是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

过秦论上翻译全文翻译 过秦论上篇翻译简短

秦孝公占据了觳山与函谷关的险固关隘,还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坚定地守卫着这些地盘,主要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夺取衰弱的东周王朝,有着席卷天下.征服列国.控制四海的意愿,还有并吞八方.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确立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对外推行连横之策并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很容易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去世之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人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了汉中,向西攻占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占据了重大的城邑.六国诸侯都

蜀道难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蜀道难一句原文一句的翻译

<蜀道难>原文一句翻译一句: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译文: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译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原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译文: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 原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译文: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原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译文: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原文: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译文: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

师夷长技以自强是谁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是谁人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清朝末年洋务派提出的兴国主张,这句话的出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魏源是清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长技",不能盲目自大,自甘落后,通过"长技"从而达到"制夷"之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内容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的下一句是什么 书山有路勤为径的下一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的下一句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意思是如果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唯一路径.如果想在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古今贤文·劝学篇>节选:身怕不动,及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