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原文表达的情感 苏溪亭赏析

  《苏溪亭》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全诗描绘了暮春之景,表现出浓郁而迷蒙的暮春景色。《苏溪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戴叔伦。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81年仲春,当时诗人在苏溪亭中观赏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苏溪亭》

  戴叔伦 〔唐代〕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释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

  漫漫:无边无际。

  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

  汀(tīng):水边平地。

  译文

  苏溪亭的外面是连绵的野草,是哪个人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赏析

  全诗首句“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描绘了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时间: 2024-08-09 20:14:39

浣溪沙苏轼原文表达的情感 苏溪亭赏析的相关文章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达了作者什么的心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古诗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绘了作者对年少时外出游玩的经历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少时生活的怀念之情.<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大约写于李清照到达汴京后,还未出嫁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原文 李清照 [宋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 经常回忆起日暮时分曾在溪边亭中游玩,沉迷在美景中而忘了回家的路.直到尽兴了,才在天黑时乘船

离别诗句表达离别情感与不舍 离别诗句表达离别情感与不舍唐宋

离别诗句表达离别情感与不舍的诗句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离别的诗句: 1.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陆苍培<咏怀> 2.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 3.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4.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舟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舟夜书所见表达的情感

月黑见渔灯yuè hēi jiàn yú dēng,孤光一点萤gū guāng yī diǎn yíng.微微风簇浪wēi wēi fēng cù làng,散作满河星sàn zuò mǎn hé xīng. 舟夜书所见表达的情感 <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黑夜舟中见渔灯,茫茫黑夜只有河中一盏渔灯,明暗鲜明且显得神秘.深沉;后两句写孤灯倒影的美景,微风吹起波浪,灯影随即散开像散落在满河的星星.全诗纯用白描,以大景衬小景,以暗景衬亮景,刻画细腻,生动形象. 这

苏溪镇哪个村厂多 苏溪镇哪个村厂多呢

浙江义乌苏溪服装厂最多.中国衬衫之乡就在义乌苏溪镇,武燕制衣厂位于有着"中国衬衫之乡"之称的大陈苏溪.武燕制衣本着客户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苏溪镇,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地处义乌市东北部,东邻诸暨市璜山镇.岭北镇,东南接东阳市江北街道,南与廿三里街道.稠城街道毗邻,西与后宅街道相接,北连大陈镇,距义乌市区11千米,区域总面积109.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苏溪镇户籍人口为55131人.

人间有味是清欢表达什么情感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表达了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之情."清欢"即清淡的欢愉其意趣表现在对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也是对宁静无忧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该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译文 元丰七年十二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的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抒发作者自己心中的抑郁苦闷,希望自己能够跟家人团圆.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恨"在古语中是遗憾的意思.此句就是不应该遗憾,但是为什么月亮总在分别时刻才圆呢?这个是苏轼中秋时写给弟弟的,表明了在异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浣溪沙的诗意是什么 浣溪沙苏轼这首诗的意思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的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临近兰溪,溪水向西面流淌.山下短小的兰草抽出了幼芽,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十分干净,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上片写清泉寺幽

定风波苏轼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翻译:宋神宗元丰五年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作品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翻译:宋神宗元丰五年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

余光中先生为什么要写这首《乡愁》?他要表达什么情感? 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因为余光中先生,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思乡情切,在台北写下这首<乡愁>.把自己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余光中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乡愁>原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