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水调歌头》指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

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人类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至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介绍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年—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时间: 2024-10-12 02:46:08

水调歌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的相关文章

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回乡偶书>通过写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表达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也写出来了久客伤老之情.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

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从字面上看,全诗流露着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诗的第一句表现出了小船行驶的速度之快,顷刻就到.诗的第二句描写了作者依恋的心情,作者对钟山的回望反映了诗人对钟山的依恋之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诗的第三句描绘出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

鱼化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鱼化石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鱼化石>表达的作者爱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鱼化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78年创作的一首新诗.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 <鱼化石>原文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 谁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陶渊明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

昌黎先生是哪位诗人的别称 昌黎先生是哪位诗人

昌黎先生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别称.韩愈不仅仅是诗人,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和柳宗元一起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 昌黎先生是哪位诗人的别称 昌黎先生是韩愈的别称.韩愈,字退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主要成就不在诗词领域,而在散文上.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破骈为散,学习秦汉时期散文的语言特点,以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 昌黎先生的诗词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和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守边战士们不畏艰苦,以及他们勇于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诗的前两句将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描绘了出来,突出西防突厥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诗的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二字,突出

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情和对家乡的亲友们深深的思念之情.<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发了作者在洛阳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感情真挚,回味无穷.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诗的首句是猜测性的问句,一个"暗"字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次句虽然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和夜的安静.诗的

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逢入京使>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逢入京使>原文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翻译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