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

  翻译: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非:不是。孰:谁。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出自《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 ,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不过是各自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沐浴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

  1、侍:侍奉, 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2、以吾一日长乎尔:以, 因为;长,年长;毋吾以也:吾,作“以 ”的宾语,在否定句 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同“已”, 是“止”的意思。一说这里的 “以”是动;毋,不要。

  3、居则曰:(你们)平日说。 居,平日,平时。

  4、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5、则:连 词,那么 ,就。

  6、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7、率尔: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 相当于 “然”,……的样子。

  8、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 ,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9、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乎:于,在。

  10、加之以师旅: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11、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 又有饥荒。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

  12、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

  13、比及: 等到。

  14、且:连词,并且。

  15、哂 (shěn):微笑 ,这里略带讥讽。

  16、如 :连词,表选择,或者。

  17、足:使动用法,使……富足。

  18、能:动词,能做到,胜任。

  19、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20、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21、撰:才具,才能。

  2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

  23、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24、冠者 五六人,童六七人:几个成人 ,几个孩子;五 六,六七, 都是虚数。

  25、喟然:叹息的样子。

  26、与:赞成。

  27、后:动词,后出。

  28、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2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 用;让:礼让,谦逊。

  30、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论语》创作背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时间: 2024-10-31 17:45:08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的相关文章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赤:指公西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出自<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的意思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的意思:像公西华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出自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句话中的"赤"指的是公西赤,又称公西华,公西华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的原文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公西华的介绍 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翻译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译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翻译如下:看到云朵的样子就想到她的衣裳,看到花朵的姿态就想到她的容颜.这里的她指的是唐朝时的妃子杨玉环.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出处 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李白的<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创作背景 据传,在唐玄宗天宝二年或是天宝三年的春日,唐玄宗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此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杨玉环正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李

王维的画的翻译 王维的画的译文

王维的<画>的翻译如下:远远就看见了画中的山色,走近却听不见流水的声音.春天已经远去了,但春花依旧在枝头.人走近鸟儿,鸟儿却不惊不扰. 王维的<画>的赏析 王维的<画>描绘的是自然景象,但诗中却含有不少违反自然规律的描述,而结合诗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王维所言不是眼前的真实而是画中的真实.前两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就为我们揭露出这是首描绘山水的图画,这幅画山色瑰丽,有山涧流水潺潺,但是身为画外人的王维是听不见画中的声响的.后两句"春去花

题都城南庄的翻译 题都城南庄的译文

<题都城南庄>的翻译如下:去年此时就在这户人家里,我见到美人的脸庞与盛开的桃花相互映衬,显得别样的粉红.今年今日依旧来到此处,已经不见当日的美丽脸庞,桃花却依旧艳丽,(挂在枝头)笑迎春风. <题都城南庄>的赏析 <题都城南庄>全诗前两句就点明了诗人在回忆过去的景象,无论是时间.地点和人物,诗人都细细点明,可见这段记忆之深刻,美人容颜之艳丽,以致诗人久久难以忘怀."人面桃花向相映红"一句是写人,并且借春日桃花的娇艳与美人的容颜作比,以此突然美人容颜之盛

赠范晔诗的翻译 赠范晔诗的译文

<赠范晔诗>的翻译如下:恰逢驿使,折一朵花让他带给在陇头的你;江南什么也没有,姑且赠送一枝春色给你. <赠范晔诗>的赏析 <赠范晔诗>是一首五言绝句,短短二十字却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情谊.全诗前面两句写事,写诗人偶遇要前往北方的驿站使者,就折花托予驿使,拓他转交给在北方的友人.这位友人也就是范晔,而范晔此时身在北方的陇头,因此诗中用陇头人来代替范晔. <赠范晔诗>的后两句写明了赠花的原因,诗人先见驿使而想起友人,就念及诗人身处江南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事物,就是

陈万年教子文言文翻译 陈万年教子文言文译文

<陈万年教子>文言文翻译如下:陈万年是朝中显赫的大官,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来跪在床边训话.一直说到半夜,陈咸打了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说:"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我完全明白您所说的话,主要的意思是教我要对上司要奉承拍马屁罢了!"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世上竟然有父亲教儿子拍马屁学奉承的,陈万年就是这种反面的角色.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对的,而儿子揭露了陈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翻译 长竿入城的译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出自文言文<截竿入城>,原文翻译为: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刚开始竖着拿竿子,想要进城门,但进不了;横着拿竿子,也不能进入,他想不出办法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到了这里,说:"我不是圣贤,只是经历的事多,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部截断竿子后,再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人依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的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

孙叔敖疾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疾译文

<孙叔敖疾>的文言文翻译:孙叔敖生了重病,临死之前,他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屡次封赏我,我没有接受.假如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个叫做寝之丘的地方,这地方贫瘠,而且名声很难听. 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信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用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了,请求楚王把寝之丘封给自己,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把世人所认为的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