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主要内容和赏析

  《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狂人日记》创作背景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这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并在次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这两篇文章轰动了国内文化界,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檄文。

  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产生以文艺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付出了许多实际的行动。他在十年前所发表的几篇文章,如《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和《摩罗诗力说》等,其意旨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基本契合的。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人物介绍

  狂人

  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小说中,狂人异乎常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狂人的怪异言行是彻底而纯粹的。狂人在日记中所叙述的环境缺乏写实性,却一语道破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本质。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鲁迅明写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

  《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暗示性、象征性的人物形象。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的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的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长期受压抑的战士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作者通过狂人的内心表白这样一种角度,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病态,并且在文章末发出了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和期盼。

  《狂人日记》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过对狂人形象的描写,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狂人日记》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时间: 2024-08-31 18:48:07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和赏析的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内容及赏析

主要内容: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赏析:此文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阿长与山海经>创作背景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3月在北京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是什么

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 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狂人日记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封建主义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和赏析

主要内容: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赏析:<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

老人与海主要内容及赏析

主要内容: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赏析: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老人与海>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济南的冬天课文内容及赏析

济南的冬天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 狂人日记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于封建礼教为主题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族主义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兔和猫鲁迅内容赏析 兔和猫鲁迅创作背景

赏析:这篇小说写一个家庭主妇三太太在夏天给她的孩子们买了一对小白兔,小说就围绕着兔的出现和消失展开起伏曲折的故事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的同情,对随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反对无原则"修善"的主张.小说文笔清丽活泼,描写近于童话,充满童趣和诗意,语言生动准确. <兔和猫>人物介绍 白兔 这一对白兔,似乎离娘并不久,虽然是异类,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天真烂漫来.但也竖直了小小的通红的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些惊异的神色:后来这一对白兔的两个孩子被"可恶的&qu

阿长与山海经赏析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赏析:此文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阿长与山海经>创作背景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3月在北京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

我心归去赏析 我心归去原文主要内容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访问法国回国之后所作的一篇散文,第一部分写自己在法国圣·纳塞尔访问时的情形和感慨;第二部分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主要内容 <我心归去>主要讲述的是韩少功访问法国的所见所闻,写在法国的物质环境是如何优裕,但是周围的环境.人群.语言.文化却是陌生的,进而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何为故乡和为何思乡的深层次思考,最后作者感悟"故乡",得出应该为故乡多做贡献的结论. 赏析 <我心归去>这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