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翻译

  翻译

  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儿子。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

于令仪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等到小偷要离开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非常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盘问,留下钱财,到了第二天再拿走。”小偷非常感动、惭愧,最终成为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于令仪诲人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于令仪诲人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经商。

  2、长(zhǎng)厚:年长而厚道(厚:宽厚)。

  3、盗:小偷。

  4、乃:原来。

  5、素:向来。

  6、邪:同“耶”,表疑问、反问语气。

  7、十千:指十千(铜钱)。

  8、去:离开,使去:拿走。

  9、足:足够。

  10、使:让。

  11、卒:最后,最终。

  12、明:今之次,下一个。

  于令仪诲人赏析

  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于令仪诲人作者介绍

  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担任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贵德尚贤”闻名。

时间: 2024-11-09 00:52:02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翻译注释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原文

翻译 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儿子.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 于令仪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等到小偷要离开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非常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会被

陶母责子文言文翻译 陶母责子文言文意思

<陶母责子>文言文翻译:陶公年纪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曾经把一陶罐腌鱼赠送给母亲.母亲说:"这是哪里来的?"使者说:"是官府所拥有的."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拿公家的东西来赠送给我,不但对我毫无裨处,反倒使我担心." 作品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使反书,责侃曰:"

上与群臣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上与群臣论止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文言文翻译: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上与群臣论止盗"的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陨盗翻译 陨盗文言文翻译

<陨盗>翻译蔡裔是个有勇猛气质的人,他说话的声音如同打雷一样震耳.曾经有两个小偷进到他家房内,蔡裔拍床高声一喊,两个小偷都被吓死.<陨盗>原文为: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陨盗>是陶渊明作品,被称为最短的古代小说,全篇仅25个字.这篇文章出处是<搜神后记>,<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365-427)撰.但是该书中出现东晋以后的刘宋年号,所以后人怀疑

陈述古辨盗文言文翻译 陈述古辨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陈述古辨盗>翻译:陈述古字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当过县令.当时,有富户遭盗,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偷东西的人.(陈述古)就哄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十分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小偷辨认出来."于是,陈述古就让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放到后阁供奉着.接着,他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摸这口钟就没有声音,如果是小偷,那么一摸就会发出声音." 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地里派人用墨

公孙仪不受鱼文言文翻译 公孙仪不受鱼的翻译

译文:公孙仪担任鲁国的宰相时因为嗜好鱼,全国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都不接受.他的学生劝谏他说:"老师你嗜好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爱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脸色.有迁就他们的脸色,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我爱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这样爱鱼,我才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公子仪相鲁不受鱼>原文 &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论止盗的原文和翻译

皇上与众位大臣讨论怎样制止盗贼.有臣子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因为赋税太多,劳役.兵役繁重,而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因此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应该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

善士于令仪文言文翻译及注解 善士于令仪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善士于令仪>翻译:曹州有名叫于令仪的人,他是普通百姓.有一天晚上,偷盗的人进入他的家中,他的几个儿子把小偷抓了,小偷就是邻人的儿子.令仪说:"你从未犯错,何苦去做偷窃盗物的勾当呢?"小偷回答说:"因为我被贫困所迫".者:......的人:盗:偷窃的人,小偷:擒:捉拿. <善士于令仪>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

于令仪诲人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于令仪诲人赏析

翻译 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儿子.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 于令仪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等到小偷要离开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非常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