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由来 春分节气的由来

  春分,在古时候又被称为“日中”和“仲春之月”。春分的时候昼夜长短平均,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所以得名“春分”。

  春分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的习俗

  1、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人们称之为“春碧蒿”,每年春分的时候,人们都回去田野中搜寻春菜。大家一般都用来做汤,用来祈求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2、竖蛋

  春分的时候,人们会挑选一个光滑匀称的没有冷藏过的鸡蛋,放在桌子上凭耐心把它竖起来。

  3、春祭

  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人都会出动,当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扫完之后,人们再扫自家的墓地。

  4、放风筝

  春分时节春光明媚,正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孩子们放学之后,在一个广场奔跑着放飞风筝,表示对生活的美好祈盼。

时间: 2024-11-08 22:29:10

春分的由来 春分节气的由来的相关文章

清明节气的由来起源 清明名字的来历

很多人知道清明节,但却不知道清明这个节气,因为清明这个节气总是被清明节"掩盖",清明节气的由来起源是什么?清明有哪些气候特点?清明节气习俗有哪些?跟着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气的由来起源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圈,即为一岁,当斗柄指向"乙位"时则为清明.故<淮南子>云:

寒露在什么季节里 寒露节气的由来

寒露在秋季里.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在立秋之后,立冬之前,所以寒露是属于秋季,寒露过后就是霜降了.一般寒露过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基本上就很少下雨了,只有少数特别的地方可能会下雨.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节气的由来 寒露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在记载中寒露

霜降为什么要吃柿子 霜降节气的由来

因为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节气的由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于降霜的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新变冷,露水凝结成霜.而在

春分吃什么 春分为什么叫春分

春分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耕的重要时节,我国农民都是依照二十四节气农耕,春分一到,自然少不了吃一些相关的食物,那么春分吃什么呢?春分有哪些习俗?春分吃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分吃什么 1.春菜 吃春菜是春分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的习俗.春菜不是一种菜,而是春天的蔬菜的统称,比如荠菜.香椿等等.每到春分这一天,大家都会去田野里摘野菜,回家和鱼肉一起做成春汤,寓意平安健康. 2.韭菜 春分时节值得一吃的还有韭菜.俗话说,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这时的韭菜嫩.鲜,最好吃. 3

春分气候特点 春分后还冷吗

春分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农民都是依照二十四节气农耕,那么春分过后还会冷吗?春分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春分为什么叫春分?春分后的农事活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分气候特点 春分气候特点:天气温暖.阳光明媚.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

清明节气介绍 清明节气的由来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

白露节气由来 白露节气是怎么来的

从气象学角度来说,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65度时,此时为白露.古人以四时搭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人们常以白来形容秋天的露水,于是将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命名为白露. 白露节气由来 每年阳历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交"白露"节气.此时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也逐渐骤减,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白露节气属于24节气之一,24节气是起源于上古时代,经历春秋时代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得到完善.关于白露时节,我国很多古书都有记载. 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

24节气春分手抄报 24节气春分手抄报内容

1.画上树枝.燕子,写春分两个字. 2.画横线.树枝上画花和叶子. 3.涂上颜色.

芒种节气的由来 芒种的习俗有哪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所以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