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狙公赋茅》原文

  朝三暮四的是说一养猴子的人原定早上给猴子四颗橡栗,晚上给三颗,但猴子不满,遂改成早上给三颗栗子,晚上给四颗,猴子大喜的故事。朝三暮四的寓意是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看到其本质。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中的《狙公赋茅》。

  《狙公赋茅》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狙公赋茅》翻译

  宋国有个好养猴子的人,爱猴子,养了许多。这个人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节省家人的口粮,(以此)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缺少粮食,要限制猴子们的食量。恐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的,先骗猴子们说:“橡子,早上三个,下午四个,够了吗?”猴子们都跳起来发怒。这人人不一会儿又说:“橡子,早上四个,下午三个,够了吗?”猴子们都趴在地上表示高兴。

  《狙公赋茅》注释

  1、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2、解:了解,理解,懂得。

  3、狙:猴子。

  4、意:心意。

  5、得:懂得。

  《狙公赋茅》赏析

  狙公赋茅这个故事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组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

  《狙公赋茅》启示

  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后引申为反复无常,谴责那些说话办事不负责任的人。

  《狙公赋茅》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一约前286),战国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的著作,今存《庄子》一书。海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著作,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或道家其他派别的著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反映了庄子的思想。也有学者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认为外、杂篇反映的是庄子的思想。

时间: 2024-07-31 00:19:54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狙公赋茅》原文的相关文章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狙公."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原来指通过玩弄手法来欺骗别人,后来常用于比喻反复无常.常常变卦的人."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讲述了养猴子的狙公没有改变橡子的分配数量,仅仅改变了分配橡子的先后顺序,就欺骗到了猴子的故事. 朝三暮四的出处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如下:"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

狙公失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狙公失猴这个故事的道理

狙公失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狙公失猴>,故事讲狙公靠养的猴子摘果实来养活自己.如果猴子不给狙公的十分之一的果实,狙公就毒打猴子,后来,猴子们都跑了,狙公没果实吃给活活的饿死了. 故事梗概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

朝三暮四告诉我们的道理 朝三暮四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朝三暮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的蝇头小利所迷惑.如果眼里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的话,很可能因此被愚弄.朝三暮四原来指用诈术欺骗人,后来比喻常常变卦.捉摸不定. <朝三暮四>原文 佚名 [先秦]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

朝三暮四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朝三暮四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朝三暮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目光要放长远,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否则很容易为他人所愚弄.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比喻常常变卦.捉摸不定. <朝三暮四>原文 佚名 [先秦]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 宋国

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原文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叫狙公的人,他在家养了一些的猴子.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他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 猴子们听后,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

朝三暮四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朝三暮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朝三暮四>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而忘记考虑长远的得失,做决策时应该做全面的考量.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诫我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得失都是一时的,要看到事物在纷纭表象之下的本质.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 宋国有一个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文言文翻译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文言文的翻译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翻译为: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出自先秦佚名的<朝三暮四>,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 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翻译 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什么意思

"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翻译: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没有法度的人,不就像狙公吗?"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原句是: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意思是:郁离子(即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没有法度的人,不就像狙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 "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出自<楚人养狙>. 原文欣赏

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叫狙公的人,他在家养了一些的猴子.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他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后,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 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