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情景 清明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

  清明描写的是春季的情景。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知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清明》注释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位于安徽池州贵池区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或说在山西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江苏南京(金陵),亦有以为诗人虚拟者。然而,诸说之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池州贵池西郊,有杏花村。据方志记载,唐会昌间,有黄公名广润者,在此酿酒出售。店内有井,水似甘泉,人称“黄公广润玉泉”。而杜牧会昌年间,恰有出守池州的经历,借本地风光,组织成诗,为水到渠成之事。《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清明》赏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说出是向谁问路的。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是否答话了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清明》作者

  《清明》的作者是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时间: 2024-08-28 19:59:40

清明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情景 清明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的相关文章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什么时节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初夏时节的景色.诗中"梅子黄时日日晴"一句揭示了诗人出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五六月的时候,也就是江南地区降雨频繁的时期,又叫做黄梅天.在本该是阴雨连绵的黄梅天却迎来数日的晴天,表现出诗人雀跃愉快的心情. <三衢道中>的原文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赏析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初夏时节的景色,表现了初夏的宜人风光以及诗人的愉悦心情. &quo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三衢道中描写什么景色

<三衢道中>描写的是初夏时节.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曾几,是当时作者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下的,抒发了作者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作品原文及翻译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翻译: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 <三衢道中>是作者游浙江衢州三

清明唐杜牧的诗意以及古诗翻译 清明唐杜牧的翻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 <清明>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注释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

清明上河图是残卷还是全本 清明上河图是残卷吗

"清明上河图是全本还是残卷"这个问题目前还未有定论,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尚有分歧.有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是残卷,也有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是全卷. 从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来看,比较首尾两段画面,看到首段是荒郊野外,人烟稀疏;而尾段是城市中心,车水马龙.尾段在人群最密集处戛然而止,没有任何过渡.就使得整幅图显得头轻脚重,既不美观,也不平衡,就像是没有画完一样,完全不像是资深画家的作品. 从历史记载来看,明代阁臣李东阳分别于1491年10月11日和1515年4月10日,在画卷上写了两个题跋,他说:&

清明上河图 是谁画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朝代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画的.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学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专攻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张择端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他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朝代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昌盛现象.<清明上河图&g

清明描写了什么情景 清明描写了什么景象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这一天,细雨纷纷飘洒,路上远行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山村.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1.<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

池上描绘的是什么的情景 池上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情景

<池上>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孩童偷采白莲的情景.盛夏时节,一个幼童撑船划开浮萍,偷偷采摘白莲归来.诗人用浅显又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幼童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出孩童的天真幼稚与活泼淘气,表现出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池上>的赏析 全诗描绘了儿童的生活图景,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在盛夏时节,孩童乘着船,划过池塘表面的浮萍,偷偷采摘白莲,而后乘船归来.全诗语言浅显,富有生活趣味,充分表现了孩童的天真与童趣. <池上>的原诗 唐代: 白居易 小

蒹葭中景物描写展现的画面 蒹葭中景物描写展现的画面是什么

<蒹葭>通过对水.芦苇.霜.露等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具有朦胧美的神秘景象.主人公就隔着水边丛生的芦苇,遥望着对岸的心意的女子.<蒹葭>将暮秋时节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情怀融合在景物描写中,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 <蒹葭>的赏析 <蒹葭>不仅是首情诗,它不仅描绘了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且将诗中创造的"在水一方"的情境升华到一种可望却不可及的艺术意境.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的对象,同时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

村晚中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村晚中前两句描写的景物

<村晚>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水草.池塘.群山与落日,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乡村晚景图.池塘里长满了水草,池水溢出了塘岸,落日悬在半山腰上,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这两句诗描绘出悠然恬静的乡村景象. <村晚>的赏析 <村晚>写的是山村晚景,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全诗前两句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后两句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在如此情景中环境,牧童自然也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