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发愤读书文言文翻译 傅永发愤读书翻译及启示

  《傅永发愤读书》文言文翻译: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傅永发愤读书》原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傅永发愤读书》注释

  寻:不久。

  过:超越,胜过。

  余:多

  与:给

  书:书写。

  请:请教。

  深:强烈

  让:责备。

  报:回复,回答。

  涉猎:粗略地阅读。

  每:常,经常。

  作:写作

  露布:公开的文告。

  气干:气魄和才干。

  《傅永发愤读书》启示

  《傅永发愤读书》告诉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后,然后刻苦努力,就能够有所成就;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哪里不足而去努力,谦虚才可使人进步。

时间: 2024-11-08 22:12:09

傅永发愤读书文言文翻译 傅永发愤读书翻译及启示的相关文章

三余读书文言文及翻译 “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

三余读书文言文及翻译: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好学.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没有改正.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全文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这句话出自哪里

<读书三到>文言文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读书三到>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古人谈读书翻译(一) 古人谈读书翻译(一)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出自春秋孔子<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第二则译文: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有哪些读书的名言警句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3.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5.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6.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1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名人刻苦读书的事例

1.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欧阳修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文言文翻译 傅永列传的翻译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出自文言文<北史·傅永列传>,全文译文如下: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年幼的时候就跟随他的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不久又投奔到南方.他有气魄和才干,勇武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 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北史·傅永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是喜爱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收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乘着(劳作的)空隙学习读书,他的兄长嘲笑他,但董遇依然不改.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跟从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q

元镇读书文言文及翻译 元镇读书的翻译

<元镇读书>的原文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元镇读书>的翻译 元镇是长安人,家境贫寒,不能拜师,那个时候也没有书籍,有时拿

盖士人读书文言文翻译 盖士人读书文言文翻译士人意思

翻译: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出自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全集>. 作者简介;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