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夜宿小山楼是唐代什么诗人 曾经夜宿小山楼的唐代诗人是谁

  曾经夜宿小山楼是唐代诗人张祜。张祜漫游江南时曾经夜宿金陵渡口,面对着金陵渡口的江夜美景,写下了《题金陵渡》这首诗,以此抒发心中的寂寞与凄凉之情。全诗紧扣江、月、灯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题金陵渡》原文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译文: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金陵津渡小山楼”,首句点题,轻灵妥贴。“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毫不费力。“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

时间: 2024-11-09 00:17:18

曾经夜宿小山楼是唐代什么诗人 曾经夜宿小山楼的唐代诗人是谁的相关文章

夜宿山寺其中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夜宿山寺其中的千古名句是

<夜宿山寺>其中的千古名句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诗采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来烘托山寺的高耸,在星汉灿烂的夜空中,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原文及翻译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夜宿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故人是什么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出处

故人的意思:老朋友,旧友."故人西辞黄鹤楼"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

夜书所见诗人为什么称自己为客 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

古诗中的"客"有"客居他乡"的意思.在<夜书所见>一诗中,诗人孤身在他乡,就像是在他乡做客的客人,没有归属感.诗人在诗中将自己称作"客",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夜书所见>的题目解析 夜书所见>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在夜晚书写下自己的所见之景.<夜书所见>的"书"是动词,意思是:书写.写下.<<夜书所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借诗人在秋夜所

方格和焦大楼在一起了吗 方格和焦大楼在一起没有

电视剧<青谷子>中,方格最后和焦大楼在一起了,他们也是从最初的针锋相对到最后的相濡以沫.因为焦大楼一开始和方格的关系并不好,因为村子里的学校办不下去了,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继续受教育,于是给学校施压,上面派了知青女老师方格来学校教书,但是以焦大楼为代表的学生们却不想在村子里上学,他们想去县城,大家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便开始想方设法的和方格作对,想要将方格赶走. 只要方格在这里待不下去,那学校也就维持不下去了,他们自然要到县城的学校里去上学.只是方格是个很倔强的人,她不管说什么都不走,坚持要留下来教

子美是哪位诗人 子美是哪位唐代大诗人的字

子美是杜甫的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

樊川居士是指哪位诗人 樊川居士是哪位诗人

樊川居士指的是杜牧,杜牧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在晚年时,长期居住在长安以南的樊川别墅,后世也称杜牧为"杜樊川". 樊川居士是哪位诗人 樊川居士就是杜牧.杜牧是唐代诗人,字牧之.杜牧在诗歌上的成就使其称为"小杜",以区别与杜甫,杜牧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与"李杜"所指代的李白和杜甫相区分.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出塞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愿望

<出塞>一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战事早日平息,战士们可以早日归家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于国泰民安的向往以及诗人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 <出塞>的原文 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的译文 自秦汉以来,明月就如现在这般照耀着边关;远征万里的士兵始终还未归来;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在,就不会让敌军跨过阴山.全诗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出塞>的赏析 这首诗在短短四行间描绘了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

唐代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个人 唐代小李杜是哪两个人

唐代"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大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到了晚唐时期,唐诗已经没落了,这时候李商隐和杜牧为唐诗添上了璀璨一页.所以被后人称赞为"小李杜",可见两人在唐诗中的造诣以及贡献.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

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回乡偶书>通过写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表达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也写出来了久客伤老之情.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