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谏逐客书一文的论点是什么

  《谏逐客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即论述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的政策是错误的。作者先从正面论述,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召士纳贤的例子,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再从反面论述逐客的危害,层层递进,让秦王接纳其意见,最终收回逐客令。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时间: 2024-11-08 22:16:13

谏逐客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谏逐客书一文的论点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谏逐客书的论证思路 谏逐客书采用论证方法

<谏逐客书>运用了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先以历史上君王召士纳贤的例子来说明重用客卿的重要性;再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点明秦王爱好的宝物都来自诸侯国,指出秦王看重外物却轻视人才的不合理性,从反面揭露出驱逐客卿的不利之处. <谏逐客书>的作者 <谏逐客书>的作者是李斯.李斯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王政十年,李斯进谏<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被迁为廷尉.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李斯的主要作品有<谏逐客

爱莲说中心句和主旨句分别是 爱莲说一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爱莲说>的中心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的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莲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鱼我所欲也中心论点句 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

<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中孟子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气概.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

夜书所见表达作者思念家乡的是哪一句 夜书所见表达思念家乡的句子

<夜书所见>表达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赏析 这首诗的一二句写的是景色,一开始就用秋风和落叶来烘托游子孤单寂寞的凄凉感情."送"和"动"两字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将读者带入了寒凉的秋江之景中. 诗的三.四句则

周子舒第几集知道温客行是鬼谷谷主 周子舒是在第几集知道温客行是鬼谷谷主

周子舒在第二十七集的时候知道温客行就是鬼谷的谷主.温客行以为自己隐瞒的很好,他不愿自己鬼谷谷主的身份被揭穿,不愿将自己更加灰暗的一面,展示在知己面前,他收起了对外人的冷峻气质,变为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可是他不知,其实周子舒早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周子舒和温客行都是电视剧<山河令>中的人物. <山河令>是由慈文影视.优酷出品,成志超.马华干.李宏宇执导,小初编剧,龚俊.周也.马闻远.孙浠伦主演的武侠剧,于2021年2月22日在优酷视频独播. <山河令>剧情简介:&quo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的意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的意思是什么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的意思是:有的书只要浅尝即止,有的书可以看完全部内容,少数的书需要咀嚼消化,理解其中内容.这句话讲述的是读书的三种不同方法,分别指泛读.通读和精读,不同类型.不同品质的书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关于读书的名言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海蒂海蒂一书中海蒂把马车的声音当做了什么的声音 海蒂海蒂一书中把马车的声音当做了什么的声音

在<海蒂>一书中海蒂把马车的声音当做了枞树沙沙作响的声音,马车的风啸声让她想起了南风呼啸枞树沙沙作响着吹过阿尔卑斯山的声音.听着马车的声音仿佛回到了阿尔卑斯山,回到了爷爷身边.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中与的意思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中与什么意思

与的意思:给予.整句的意思为我向张氏借书,他不借给我,我回家以后在梦中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该句出自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黄生借书说>,此文开篇即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接着广引事实加以证明其观点;之后作者犹恐就事论事论证无力,由借书推及到借物,把"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普遍化;最后转而叙说作者自身的经历,总结个人读书的经验教训. <黄生借书说>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和翻译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