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和注释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

  《鱼我所欲也》的翻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拥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亦:也。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为:做。

  而:但是。

  是故:这是因为。

  非独:不只,不仅 非:不 独:仅。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此,这样。

  心:思想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得:得到。

时间: 2024-12-16 02:54:52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和注释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的相关文章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注释 鱼我所欲也原文

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注释:喜爱,想要.<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

公孙仪不受鱼文言文翻译 公孙仪不受鱼的翻译

译文:公孙仪担任鲁国的宰相时因为嗜好鱼,全国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都不接受.他的学生劝谏他说:"老师你嗜好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爱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脸色.有迁就他们的脸色,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我爱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这样爱鱼,我才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公子仪相鲁不受鱼>原文 &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翻译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翻译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翻译:想和他一起谋定天下,成就大业,太难了.出自:<三国志菁华郭嘉传>.<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翻译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的翻译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翻译: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该句出自孟子的<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q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完整版 齐桓晋文之事的翻译

<齐恒晋文之事>翻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民吗?" (孟子

水至清则无鱼的意思 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的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的意思是:河水太清澈时,鱼也无法生存.这句话常用于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水至清则无鱼"在古籍<大戴礼记>与<汉书>中均有记载,原文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水太清澈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 出处一 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故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而是什么意思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而意思是什么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而"表顺承.整句意思为: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原文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谁是胜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注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谁是胜者 从辩论技巧这方面判断,庄子是胜者,从逻辑推断方面进行比较,惠子是胜者.文章结尾处,惠子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庄子已无言以对,但借偷换概念回答了惠子的发问,即庄子胜在辩论技巧.但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坚持住自己最初的判断,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所以说惠子单看逻辑推断是胜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注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蜀中有一位姓杜的处士,平常喜好书画,其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他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时,这幅画被一个牧童看到,他笑着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 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书戴嵩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