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的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卞和泣玉》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⒂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⒀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注释

  1、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璞:含玉的石头。

  2、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3、相: 鉴别,鉴定

  4、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相:鉴别。

  5、诳:读kuáng。欺骗。

  6、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7、薨:读hōng。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

  8、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10、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11、泣:这里指眼泪。

  12、奚:为什么。

  13、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14、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

  15、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16、奉:读pěng,同“捧”。

  《卞和泣玉》赏析

  《卞和泣玉》出自《韩非子》,文章通过围绕和氏璧展开,说明只要坚持真理,终有一天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坚持真理,终被认识,偏听偏信,害人误事。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挖掘事物的实质。同时也警示人们,芸芸众生,真正能识玉者寥寥无几。让他人相信自己的独到之处也是要付出努力,甚至是代价的!

  《卞和泣玉》创作背景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 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卞和泣玉》作者介绍

  韩非子,即韩非,为韩国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一书。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时间: 2024-11-07 04:14:48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的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

卞庄子刺虎文言文翻译 卞庄子刺虎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卞庄子想要刺杀老虎,旅店里的仆人阻止他,说:"两只老虎正在吃一头牛,吃得有滋味后必定会有争斗,一旦有争斗,最后大虎会受伤,小虎会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个举动(就)一定能收到杀死2只老虎的名声." 卞庄子认为仆人的话是对的,就站着等待(它们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了重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一个举动果然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功劳. <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翻译 子罕弗受玉的文言文翻译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翻译: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

初中论语十则翻译及赏析 初中论语十则翻译和赏析

一.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三.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四.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翡翠是玉吗玉是翡翠吗 翡翠是不是玉

翡翠属于玉的一种,两者属于包含关系.玉是一个统称,它包括翡翠.和田玉.独山玉等等,所以翡翠也是玉的一种. 玉即玉石,它指的是一种美丽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翡翠也叫翡翠玉.翠玉.缅甸玉,它是由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是世界玉石之王,是不可再生资源. 在古代,玉泛指的是所有长得漂亮的石头,翡翠其实也是一种玉石.按照现在玉和翡翠的定义,玉和翡翠都是由多晶质集合体构成的宝石矿物,在现代学术界来说,翡翠同样也是一种玉.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译 伯俞泣杖的文言文翻译

<伯俞泣杖>的文言文翻译:汉代韩伯俞是梁州人,他天性孝顺,母亲一直都很严格教育他.每次韩伯俞有小的过错时,母亲就用手杖打他,伯俞跪着受杖没有什么怨恨.一天,母亲又用手杖打他,伯俞大哭.母亲惊讶地问他:"往日用杖打你,总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未曾有过哭泣,今天用杖打你,为什么哭泣呢?" 伯俞说:"以往儿子犯了过失,挨打感到很疼痛,知道母亲很康健,今天母亲打的力量,不能让我疼痛,知道母亲体力已经衰退了,担心以后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悲伤哭泣啊!" 李文耕说:做儿子的

碎金鱼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碎金鱼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碎金鱼文言文翻译: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是重要的地方,常常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于是)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佩饰. 注释:1.

智子疑邻的文言文翻译 智子疑邻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智子疑邻>的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因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毁坏了.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快修补它,肯定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的人是隔壁那个老人. <智子疑邻>的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子疑邻>的道理 <智子疑邻>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常见的现象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上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文言文译文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如下: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出游到东海,淹死了没有回来,因此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飞到西山去叼小石头和小树枝,用来填塞东海.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如下: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释: 1.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2.少女:小女儿.3.溺:溺水,被淹死.4.故:因此.5.堙:填塞.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

济阴贾人文言文翻译 济阴之贾人原文及翻译

<济阴贾人>文言文的翻译:有个济阴的商人,在渡河的时候沉了船,他趴在水面的浮草上呼救.有个渔人架着小船去救他,还没等到那儿,商人就迫不及待地喊:"我是济阴的富人,如果你能救我的命,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人用船载着他到了岸上,商人却给了渔人十两银子. 渔人说:"刚才你许诺给一百两,而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 商人勃然大怒,气冲冲地说:"你,一个打渔的,一天能赚多少钱?现在却突然得到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渔人只好不高兴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