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和旧符的意思 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和旧符的意思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和“旧符”指的是桃符,桃符是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指春联。整句的意思: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该句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

  《元日》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元日》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元日》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元日》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

  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时间: 2024-08-28 22:13:36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和旧符的意思 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和旧符的意思的相关文章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和旧符指什么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和旧符是什么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和"旧符"指的是桃符,桃符是古代用于辟邪的桃木板,也指春联."新桃换旧符"指的是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古时候的桃符一般刻着"神荼"."郁垒"两位门神. <元日>的原诗 王安石 [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

千门万户瞳瞳日下一句是什么 千门万户瞳瞳日下一句

"千门万户瞳瞳日"的下一句是"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这句诗的意思是刚升起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在忙着将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全诗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在一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春风吹来了暖意,也带来新年,人们欢乐地喝着屠苏酒.刚升起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千门万户瞳瞳日的下一句 千门万户瞳瞳日的下一句是什么

千门万户瞳瞳日的下一句是总把新桃换旧符.原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是出自<元日>,作者是宋代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元日>全诗翻译为: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这首诗描写的都是新年中的一些景象,例如"爆竹".&qu

千门万户瞳瞳日中瞳瞳的意思 千门万户瞳瞳日中瞳瞳什么意思

瞳瞳的意思: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光亮而温暖,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整句的意思: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该句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意思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的哲理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意思:想要知道山中发生的事情,直接去问这座山中打柴的人就行,因为打柴人需要天天上山砍柴,可以说对山上的一草一木,大小事务应该都有了解. 原文 古今贤文(真理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的哲理 直译:想要知道山中的事情,那就去问在这座山中打柴

示儿中表达爱国之情的是哪一句话 示儿中渴望祖国统一的诗句

<示儿>中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们的遗嘱,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原文及创作背景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创作背景:<示儿>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的陆游已经85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绝笔诗,也算是他的遗嘱,告诫儿子们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

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全诗是什么 山中不知岁月长下一句

"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的原句是"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全诗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全诗出自唐代太上隐者的<答人>. <答人> 太上隐者 [唐代]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注释 答人:这是太上隐者回答人家问话的诗.据<古今诗话>记载:"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 偶:偶然. 高枕:两种解释,一作枕着高的枕头解,一作

中传回应“招生被指男女不平等”:招考中从未限定过性别比例

3月29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发布<关于动画专业考试相关情况的说明>表示,近日已注意到网上有对该院动画专业招生考试的讨论,引发网民关注,并表示,绘画技巧仅是其中一项考查指标,招生考试中也从未限定过性别比例. 在发布的相关说明中,其表示依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动画专业的教育规律,报考该院动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省级美术类统考并取得合格资格,在考生具备一定绘画能力的基础上,该院设置了文史哲考试.素描.命题故事漫画创作和面试等环节,全面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叙事能力.文化素养.艺术感受等. 通

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意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意思

完整的句子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句话的意思:到底还是六月天西湖的美景,这风光跟其他季节有很大的不同.诗句出自宋朝时期杨万里所著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原文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 这首诗的关键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