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出自哪一部书 一鼓作气的意思是什么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原句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的意思是:作战依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开始衰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一鼓作气”常比喻在劲头大时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鼓作气的用例

  1. 做事要有耐心,但有时也要靠一股冲劲,做这种事就要一鼓作气,拖三阻四,难有成就。

  2. 我们的力量非常强大,战士们一鼓作气把敌人打垮了。

  3. 我军一鼓作气,攻下了敌人两个据点。

  4. 我们大家一鼓作气,把剩下的活儿干完。

  5. 趁此大捷,我军应当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扫穴犁庭。

  6. 古语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7. 我们要一鼓作气在三天之内把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做完。

  8. 在学校举办的爬山比赛中,我一鼓作气,第一个登上山顶。

  9. 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要一鼓作气,不要打退堂鼓。

  10. 同学们!且让我们一鼓作气攻上山顶。

时间: 2024-11-08 22:05:43

一鼓作气出自哪一部书 一鼓作气的意思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一鼓作气出自哪个战役 一鼓作气是哪个战役

长勺之战.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齐国攻打鲁国,鲁国由曹刿指挥作战.齐军第一次击鼓以后,鲁军准备进攻,而曹刿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后,才允许鲁军进攻.最后齐军大败,鲁庄公询问原因.曹刿表示,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对方士气旺盛,等到第三次击鼓,敌军的士气就消耗尽了,这时我们再进攻,所以取得了胜利. 长勺之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一鼓作气,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gǔ zuò qì,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曹刿(ɡuì). 故事内容为: 公元前684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兵前去阻击.齐军先声夺人,擂起战鼓准备进攻,鲁庄公刚要率兵应战,却被同来的曹刿劝住.他认为时机不到,劝鲁庄公再等等.等到齐军第三次擂鼓时,曹刿当机立断,让鲁庄公发起进攻.由于齐军三次进攻未果,士气大减,鲁军的突然出击使他们猝不及防,顿时溃不成军.战后,鲁庄公问曹刿说:"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三次鼓后,才能出击呢?"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军队的士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敲第二遍鼓时,士气已

君不密则失臣出自哪里 君不密则臣疏出自哪部书

君不密则失臣出自春秋<易经>,意思是君说话不慎密,就会失信于臣.<易经>是我国传统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君不密则失臣"出处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译文 孔子说:"之所以总是会有'乱'发生,其乱之源往往是由言语引发的.君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臣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所以,君子处事

草船借箭出自哪一部名著 草船借箭是出自哪本书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讲的是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限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三天内便借足十万支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于是故意刁难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知道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天还没亮的时候,诸葛

盗墓笔记十年人间出自哪部电视剧 盗墓笔记十年人间出自哪一部电视剧

<盗墓笔记·十年人间>是一首主题推广曲,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电视剧.<盗墓笔记·十年人间>原唱李常超,李常超曾于2018年8月17日及2019年8月17日作为嘉宾参加稻米节并演唱<盗墓笔记·十年人间>:2021年1月1日,李常超在四川卫视花开天下新年演唱会中,演唱<盗墓笔记·十年人间>. <盗墓笔记>简介 <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所著的盗墓题材小说,讲述吴邪.张起灵.吴三省等人进入古墓探险的故事. 该系列小说于2006年开始在网上连载,20

烟雨的韩国电视剧名字 烟雨出自哪一部的韩国电视剧

烟雨的韩国电视剧名字是<拥抱太阳的月亮>,剧中的许烟雨是弘文馆大提学许英才的女儿,李暄的初恋与挚爱.烟雨取其名字之意即为温润的绵绵细雨,但烟雨的性格却跟她的名字截然不同,如同炎炎夏日午后的倾盆大雨一般,清新特别,令人回味. 身为两班贵族,自幼便生长于书香门第之家,受父亲与兄长的影响,通读四书五经.学识出众,不仅能文善墨,对政治与国家之道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论起才学来丝毫不输给身为文状元的哥哥,深得许家人的疼爱. <拥抱太阳的月亮>是韩国MBC电视台于2012年初播出的水木剧,根据韩

一鼓作气的故事 一鼓作气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鲁国由曹刿指挥作战.齐军第一次击鼓以后,鲁军准备进攻,而曹刿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后,才允许鲁军进攻.最后齐军大败,鲁庄公询问原因.曹刿表示,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对方士气旺盛,等到第三次击鼓,敌军的士气就消耗尽了,这时我们再进攻,所以取得了胜利. 一鼓作气的出处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文如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的意思如下: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

生于淮北为枳是出自哪一本书 生于淮北则为枳出自什么书

"生于淮北为枳"出自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晏子春秋>一书中,文章名为<橘逾淮为枳>,原文为:"楚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节选翻译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

韦编三绝中韦是什么意思 韦编三绝出自哪里

"韦编三绝"中的"韦"指的是熟牛皮."韦编三绝"是一个成语,它也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这个成语一般作谓语,主谓式,含褒义.例如,孔子读书勤奋以至韦编三绝的故事激励无数读书人用功学习.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