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翻译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什么意思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的意思是:我就这样经常为他们求生路,一不小心,仍旧会处死刑,而世上人常常希望这些人死去。“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一句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这篇文章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

  《泷冈阡表》原文节选及翻译

  原文: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翻译: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不再为他母亲守孝(守孝期满)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

  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况且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

时间: 2024-08-07 16:18:32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翻译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哪位诗人对项羽的赞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人对项羽的评价

答案是:李清照.正确句子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出自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夏日绝句>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翻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意思

翻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该句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篇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全文翻译 翻译夫学者所以求益耳全文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全文翻译: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大家仇视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恶鸟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作品原文: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典出颜之推<颜氏家训>.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作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的翻译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的翻译是什么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的意思:身居帝王之位,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出自<周公诫子>,全文讲述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周公诫子>的作者是西汉思想家韩婴.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的出处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出自<周公诫子>,原文节选如下: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翻译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意思

翻译: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辞:推辞.该句出自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所创作的一篇散文<烛之武退秦师>.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 春秋·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翻译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的翻译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翻译: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该句出自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谏逐客书>.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 <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意思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翻译

意思: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该句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九章·橘颂>,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九章·橘颂>原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翻译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意思

翻译: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皆:都,都是.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出自苏洵的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夫晋,何厌之有翻译 夫晋何厌之有翻译是什么

"夫晋,何厌之有"这句话的翻译是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这句话是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原句是"夫晋,有何厌之"."夫晋,何厌之有"出自<烛之武退秦师>,作者是先秦的左丘明.这段话的原句是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翻译: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