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翻译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翻译大全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的意思是:子路问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完人。孔子说道:“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像孟公绰那样不贪求”。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原句是:子路问成人,子日:“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原文欣赏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翻译: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养,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时间: 2024-08-02 05:55:50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翻译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翻译大全的相关文章

曾国藩挺经全文翻译 曾国藩挺经的全文翻译

译文:仔细思考古人修身的要义,其效果特别明显的地方,大约有四处:在独处时也慎重不苟,就能做到心中泰然;主观上做到庄严恭敬,就能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能受到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忽略,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一时也不间断,这样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 曾国藩<挺经>全文翻译  第一章 存诚自养 慎独自处--"内圣"法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林逋论学问文言文翻译 林逋论学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林逋论学问>文言文翻译: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既然作为一个人就不能不学习,既然学习了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林逋论学问>原文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

醉翁亭记翻译一句一译简单翻译 醉翁亭记翻译一句一译

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原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最后一段翻译 醉翁亭记最后一段的翻译

翻译: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知情意行具体指什么 知情意行是什么意思

"知.情.意.行"具体意思:1.知:认知.观念,包括感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2."情"指的是情感.情绪:3."意"指的是思维模式:4."行"是行为表现.知情意行,一般在德育工作与心理学理论中经常见到.其中,"知.情.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个步骤,而"行"是对前三者实施的过程. 知情意行整个是一个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过程,从了解到触动,再到思考与行动:人的认知和观念,有的是正确的.合理的,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翻译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之的意思

翻译: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这句话出自<中庸>,是孔子说的话. <中庸>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的翻译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翻译: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该句出自<论语·为政>,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注释 ①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全文翻译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全文翻译是什么

孟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好,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于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翻译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的翻译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的翻译: 知道将他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出自<吕氏春秋>,原句是: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知道将他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吕氏春秋>的介绍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结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