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犹是什么意思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翻译

  意思: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二首》其一,该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

  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首》其一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悯农二首》其一注释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悯农二首》其一赏析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这首诗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悯农二首》其一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这组诗是李绅为向时任集贤殿校书郎吕温求荐而作,可推定大致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悯农二首》其一作者介绍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时间: 2024-08-30 15:42:40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犹是什么意思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翻译的相关文章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翻译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的翻译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的意思是: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这块肥沃富饶的封地.这句话出自<孙叔敖疾>一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孙叔敖在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后代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接受眼前利益,长远地考虑事情,才能长久的拥有某份利益的事情. <孙叔敖疾>原文及翻译 原文: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或是什么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或意思是什么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或意思是有的人.整句的意思是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该句出自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回信<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这句诗出自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这首诗作于公元1279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此时全文为: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写法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运用了什么写法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前后两句中用了意义对称的词组表达了相近的意思,让前后句的意义相互补充,从而描绘出秋末冬初草木萧瑟的景象. <赠刘景文>的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的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的赏析 <赠刘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之的意思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什么意思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之"为助词,无实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其变成偏正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出自<隆中对>. <隆中对>的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于的意思

于的意思:此句中表示比较,比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该句出自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回信<报任安书>,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饱满的感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报任少卿书>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

荷尽已无擎雨盖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荷尽已无擎雨盖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荷尽已无擎雨盖"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这句诗把荷叶比作擎雨盖,而"擎雨盖"就是雨伞,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是诗人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介绍 苏轼,汉族人,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写<赠刘景文>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说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雁的毛还轻. 原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处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改为双重否定句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怎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改为双重否定句是"田忌不得不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从字面上就知道,双重否定句是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加强了肯定的意思.将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以下方法: 1. 首先要根据句子意思,再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2. 替换或者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qu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是什么意思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意思是什么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意思是那只眷恋春光的杜鹃,还在半夜三更悲啼,不相信东风唤不回来."子规"指的是杜鹃鸟:"啼血"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一般是指杜鹃鸟的啼叫.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出自宋朝诗人王令的<送春>,全诗如下: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译文: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矮矮屋檐下的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只眷恋春光的杜鹃,还在半夜三更悲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