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翻译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意思

  翻译: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所创作的《扁鹊见蔡桓公》,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注释

  1、立:站立。

  2、有间(jiàn):一会儿。

  3、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4、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5、恐:恐怕,担心。

  6、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7、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好,喜欢。(另解:医生习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发作的疾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8、肌肤:肌肉。

  9、将:要。

  10、应:答应,理睬。

  11、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12、居十日:待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13、益:更,更加。

  14、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小步后退着走。还:通“旋”,转身。走:小步快走。

  15、故:特意。(另解:于是。)

  16、汤(tàng)熨(yùn、wèi):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

  17、及:达到。

  18、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19、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

  20、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

  21、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22、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23、使:指使,派人。

  24、索:寻找。

  25、遂(suì):于是,就。

  《扁鹊见蔡桓公》赏析

  《扁鹊见蔡桓公》虽篇幅不长,但叙事结构层层递进,在完整讲述故事的同时,能做到立意深刻,将哲思蕴涵其中,显得意味隽永。

  从首句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原因和主要人物,点出了桓侯“讳疾忌医”的主题。文章以“扁鹊见蔡桓公”一句交待了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扁鹊姓秦名越人,医术高超;蔡桓公即下文所称的桓侯,是当时蔡国的国君。

扁鹊首次指出桓侯患有疾病,不过此时病症还停留在表面,加以治疗就能防止其恶化。“立有间”三字不仅简明扼要地写出了扁鹊对病人的诊治过程,还表现了扁鹊高超的医术——仅凭片刻之间的观察,就能指出症结所在。

桓侯对扁鹊的警告不以为意,甚至认为他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桓侯否认自己有病,并认为医生都喜欢治疗那些原本健康的人,以此来当做自己的功劳。

  从“居十日”至“桓侯又不悦”,承接上文,故事情节得到进一步发展扁鹊十日后再次觐见桓侯,他说桓侯的病情已经深入肌肤,如不加以治疗,将深入身体内部。但是桓侯对扁鹊的话仍然置之不理。

“复见”、“居十日”交待了桓侯病情深入的过程,扁鹊没有放弃劝谏桓侯,体现了医者父母心的负责态度。“君之病在肌肤”一句印证了前文“不治将恐深”的推断。尽管扁鹊善言劝诫,但桓侯还是不予理睬,甚至表示出不满。

  又“居十日”,桓侯的病从肌肤发展到了胃肠,扁鹊的论断进一步得到验证,如果不加以治疗,病情将会持续加重。但扁鹊劝说桓侯依然无果,桓侯对他三番五次指出自己身体患有疾病感到不悦。桓侯患疾渐深,渐入不治之境,这一情节为下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第四段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情节急转的开始。扁鹊远远望见蔡桓侯,转身就走,这一幕情景使文章陡生紧张感。扁鹊一改之前耐心进谏的态度,说明桓侯的病已经无药可救。

桓侯见扁鹊“还走”,十分不解,让人前去询问,扁鹊道出桓侯患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相关治疗方法:病在表皮时,热敷即可治疗;病在肌肤,针灸可以治疗;病在肠胃,汤药可以治疗。而现在,病已深入骨髓,是“司命之所属”,就连扁鹊也无可奈何。

  故事最终结局是桓侯不治而亡、扁鹊逃秦。情节到此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文章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抨击了统治者迁怒和诿过百姓的丑恶行径。

  《扁鹊见蔡桓公》创作背景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时代造英雄”,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韩非子》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是道家经典《老子》的重要注解与阐释著作。

  《扁鹊见蔡桓公》即出于《喻老》篇,是为讲述扁鹊为蔡桓公多次“诊病”而蔡桓公却多次“忌医”的故事,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生活哲理。

  《扁鹊见蔡桓公》作者介绍

  韩非(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其著作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时间: 2024-11-08 22:13:59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翻译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意思的相关文章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翻译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原文翻译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的意思是: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这句话强调的是"循名而责实"的"术",表现了君主的一种绝对的权威--民众对君主的绝对服从和被驱从. <韩非子>经典语句及翻译 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翻译:家里有固定的收入就不会挨饿,国家有固定的法治就不会灭亡. 2.矜伪不长,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翻译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意思

翻译: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梦微之>,全诗用梦中相会之愉悦和醒来之痛苦相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了对故人的思念之切和对自己现实不幸的感伤和惆怅.悼亡之情,铭心刻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梦微之>原文 梦微之 唐·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梦微之>翻译 夜里梦见与你携手共同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翻译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文言文翻译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的意思是: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这句话出自<少年治县>,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子奇的少年接受君王的任命,成功治理好阿县的故事.告诉了人们"年轻人要尊重老人,多听老人的意见"的故事. <少年治县>原文及翻译 原文: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

庸医治驼文言文翻译 庸医治驼的文言文翻译

<庸医治驼>的翻译 过去有位医生,自己夸耀自己能够治疗驼背,说道:"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治疗,可以早上治疗,傍晚背就像箭一样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就让这个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到门板上践踏. 驼背人的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告状,医生说:"我治驼背,只管让人挺直,不管人死."哎!今天当官的人,只管收钱收粮食,不管百姓

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是什么意思 冀君实或见恕也中见的意思

冀君实或见恕也中"见"的意思:助词,无实意.整句的意思: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该句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答司马谏议书>,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谁说的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出处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墨子说的,这句话出自<墨子·兼爱上第十四>.意思是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不再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不再侵害,没有了强盗与贼寇,君臣父子之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 原句: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

其上书论事词理切直者,朕从与不从,皆当载之翻译 其上书论事词理切直者,朕从与不从,皆当载之文言文翻译

"其上书论事词理切直者,朕从与不从,皆当载之"的意思是:如果有人上书议政,只要言辞直率,道理中肯,有利于治国,不管我采纳与否,都必须记载在史书上.这句话出自<贞观政要>第七卷,是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修国史房玄龄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主要表明了唐太宗的治世理念. <贞观政要>节选及翻译 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l

晋文公使李离为理文言文翻译 晋文公使李离为理全文翻译

晋文公使李离为理文言文翻译:李离,是晋文公的司法官.他误听案情而错杀了人,把自己关押起来并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也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也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错杀了人,却把罪附着到下级官吏身上,这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 作品原文: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

不效则治臣之罪的效是什么意思 不效则治臣之罪的效意思是什么

不效则治臣之罪的效意思:成效,效果.整句的意思: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该句出自<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