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翻译及注释 雁门太守行原文

  《雁门太守行》翻译

  黑云压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寒风半卷红旗,轻骑驰向易水边;天寒霜气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到死!

《雁门太守行》注释

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行,歌行,一种诗歌体裁。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城欲摧:城墙仿佛就要坍塌。摧,毁。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一作“向月”。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句: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做“紫塞”。燕脂,即胭脂,深红色。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这里写夕阳掩映下,塞土有如胭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一说“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此句意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⑹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⑺“霜重”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

⑻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君:君王。

  《雁门太守行》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赏析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雁门太守行》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第二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

  《雁门太守行》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时间: 2024-08-29 14:22:48

雁门太守行翻译及注释 雁门太守行原文的相关文章

雁门太守行翻译及赏析 雁门太守行翻译和赏析

<雁门太守行>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翻译 黑云压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寒风半卷红旗,轻骑驰向易水边:天寒霜气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到死! <雁门太守行>赏析 此诗用浓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和注释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

钱塘湖春行翻译全文注释 钱塘湖春行翻译全文和注释

<钱塘湖春行>翻译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 1.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2.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3.新燕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二章>原文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五.子曰

钱塘湖春行翻译全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翻译全文和赏析

<钱塘湖春行>翻译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

饮马长城窟行翻译全诗 饮马长城窟行的翻译

<饮马长城窟行>翻译:看着河边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让人想起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河中石兽的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与顾章书翻译及注释 与顾章书原文

<与顾章书>翻译 我刚过去的一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与顾章书>注释 1.去月:刚过去的一个月. 2.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3.还觅(mì)薜

山行翻译一句一译 山行每一句古诗翻译

远上寒山石径斜: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白云生处有人家: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作品原文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山行>是杜牧秋游寒山时创作的,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为了千古名句.作者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