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没者岂苟然哉的苟然是什么意思 夫没者岂苟然哉中苟然的意思

  苟然的意思:随便,轻易,随随便便。整句的意思: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该句出自苏轼所作的《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

  《日喻》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日喻》翻译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看得见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这个失明的人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一天听到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了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失明的人用手摸蜡烛,晓得了它的形状。一天,摸到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就把它当做了太阳。

  太阳和钟、龠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更加严重,人们不通晓抽象的道理的情况,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

  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到把铜钟当做太阳,从把蜡烛当做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做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轼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那么什么叫做自然来到呢?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不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使它自己到来!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天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学习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做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因此,写《日喻》来勉励他。

  《日喻》注释

  1、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

  2、眇:瞎子。

  3、樾:笛类乐器,比笛短,有七孔三孔等说。

  4、苏子:苏轼自称。

  5、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6、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7、渤海:唐代郡名,在今山东滨县一代。

  8、或:有的。

  9、扣:敲。

  10、他日:后来有一天。

  11、扪:抚摸。

  12、揣:摸。籥yue:古代的管乐器名。

  13、达:通晓。

  14、巧譬:巧妙的比喻。善导:好的开导。

  15、相:这里作动词用,象。

  16、既:完。

  17、即:就。名:解释。

  18、意:推测。

  19、过:弊病。

  20、卒:终于。

  21、孙武:春秋时齐国军事家。

  22、致:招致。

  23、子夏:孔子弟子,春秋时卫国人。

  24、百工:各行各业的人。

  25、莫之求:“莫求之”的倒装。

  26、没:潜水。

  27、水之道:水性。

  28、溺:淹死。

  29、以声律取士:指唐代和宋代前期以诗赋取士。

  30、杂学:古代称经史以外的学问为杂学。

  31、经术:指儒家经典著作。

  32、求举于礼部:应进士科考试,此事由礼部主持。

  《日喻》赏析

  该文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写作上用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日喻》创作背景

  《日喻》是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日喻》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善于用形象比喻来逐层推进,引出观点,因之成文。

  《日喻》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时间: 2024-12-14 21:38:45

夫没者岂苟然哉的苟然是什么意思 夫没者岂苟然哉中苟然的意思的相关文章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翻译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意思

翻译:譬如下围棋,只是小技术:不专心致志的学,就不能学好.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弈秋>一文,本文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 <弈秋>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翻译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的翻译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翻译: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该句出自<宋史>中<碎金鱼>一篇,讲述了宋代陈尧咨驻守荆南的故事,文中的陈尧咨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 <碎金鱼>原文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中苟的意思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中苟什么意思

苟的意思:如果.整句的意思: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该句出自<商君书>中第一篇<更法>.记叙了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与甘龙.杜挚就变法问题展开的一场辩论.当时,商鞅针对甘龙.杜挚等人反对变法的议论,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主张.他还用古代帝王"不循古而兴","不易礼而亡"的事实,说明当时必须实行变法才能强国利民的道理. <更法>原文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於君,虑世事之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呢改为转述句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呢如何改为转述句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呢.'"改为转述句后的句子是:宝玉道,他还没有放一遭呢.转述句指的是改变句子的叙述角度,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 转述句是什么 转述句是指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是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角度换成了说明后,人称代词也要变化.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在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时,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暝翻译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暝的意思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翻译: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语句出自<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作品原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翻译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的翻译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翻译: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该句出自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墨池记>.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其后天的不懈努力,顺理成章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墨池记>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

市长为啥没上金燕曹二勇上金燕燕 市长为啥没上金燕曹二勇上金燕燕剧情

<人大主任>是唐敬睿执导的电视剧,曹二勇为了讨好魏兆吉,举办选美大赛给他选女人,魏兆吉看上了金燕燕,曹二勇就在吃饭的时候给金燕燕下药,然后送去魏兆吉房间.金燕燕醒来后打电话报警,却被反咬一口,说她乱来,金燕燕求告无门,导致精神失常,曹二勇就将她弄进了精神病院.

孩子高二没考好,分班按成绩排名如何是好 孩子高二没考好,分班按成绩排名怎么是好

孩子这个时候确实会比较失落,所以不要为了分了班感到很失望和沮丧,应该让孩子相信自己,因为金子永远都会发光,更何况去得是另一个班而已,后面怎么样发展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决定的,分班只是一个暂时的划分不能够说明什么,孩子不应该气馁,做好自己的事情,认真的学习,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才是最关键的.

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出自哪里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意思

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原文是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