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的诗意及原文赏析

诗意

  其一: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回乡偶书二首》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

  唐·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一作“却问”,一作“借问”。

  ⑹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⑺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回乡偶书二首》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回乡偶书二首》作者介绍

  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贺知章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书法家,为“吴中四士”之一。作品大多散佚,现存诗二十首,多祭神乐章与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时间: 2024-10-31 01:47:38

回乡偶书的诗意及原文赏析的相关文章

三衢道中的诗意及原文赏析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思想感情.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

夏日绝句的诗意及原文赏析

诗意: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怀念项羽,因为他宁肯战死也决不再回江东. 赏析:<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最后两句,作者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

登鹳雀楼的诗意和原文赏析

诗意: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鹳雀楼>原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注释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

游园不值古诗诗意及原文赏析

意思: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赏析 此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先是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全诗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游园不值>原文 游

纪念白求恩原文赏析 纪念白求恩课文赏析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悼念文,文章讲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原文赏析 <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已经纳入初中教材中,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各种精神.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孔乙己主要内容 孔乙己原文赏析

孔乙己主要内容: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 孔乙己原文赏析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

回乡偶书的诗意及赏析

诗意 其一: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

回乡偶书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其一: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赏析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

春夜喜雨全诗诗意 春夜喜雨原文

诗意: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原文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