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

  十月份南飞的大雁,听说到这就往回飞。

  我的行程远没停止,不知何时还能回来?

  江面平静潮水刚落,山林昏暗瘴气不开。

  明晨登高望乡之处,应见岭头初绽红梅。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全诗情调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题大庾岭北驿》原文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注释

  ⑴大庾(yǔ)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⑵阳月:阴历十月。

  ⑶传闻:传说,听说。

  ⑷“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殊未已:远远没有停止。殊,还。

  ⑸瘴(zhàng):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⑹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⑺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陇,山陇。

  《题大庾岭北驿》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宋之问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东南)途经大庾岭北驿时所作。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他却成了谪罪之人,被发配岭南,在人生道路上从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满了忧伤和痛苦。当他到达大庾岭时,眼望那苍茫山色,想到一岭之隔,咫尺天涯,顿时,他那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了好几首诗。此诗是其中一首。

  《题大庾岭北驿》整体赏析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诗人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按时可以飞回北方,诗人自己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归,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江潮刚刚落下,水面一片寂静;黄昏的树林里瘴气萦绕。这样寂静、荒凉的环境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感情。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很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五岭是那里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岭上还能最后一次回望北方家乡,待到翻过山岭,遍是丛林浓密,就看不到家乡了,不过应该能看到岭上的梅花,这对诗人也是一种慰藉。《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摘花的时候碰到传递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给身在遥远边塞的人。这江南也没什么好寄的,只能送你一枝象征春天的花朵。)”

  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这时诗人内心的苦辣酸甜是一言难尽,无限凄凉油然而生。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

  整首诗通过描写见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饱含的被贬痛苦以及思念家乡的忧伤。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表达出愁绪满怀,凄恻缠绵。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全诗情景交融,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题大庾岭北驿》作者简介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现河南灵宝县)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时称“三绝”。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有《宋之问集》。

时间: 2024-11-05 06:08:36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的相关文章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古诗翻译

十月份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原文: <题大庾岭北驿> 唐代:宋之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眀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 题大庾岭北驿古诗翻译

大雁在十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之后,它们就全部折回.我还没有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上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作的一首思乡之作,诗中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表达情感

<题大庾岭北驿>是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原文及翻译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翻译:十月份南飞的大雁,听说到这就往回飞.我的行程远没停止,不知何时还能回来?江面平静潮水刚落,山林昏暗瘴气不开.明晨登高望乡之处,应见岭头初绽红梅

题大庾岭北驿拼音 题大庾岭北驿写作背景

yáng yuè nán fēi yàn , chuán wén zhì cǐ huí .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wǒ xíng shū wèi yǐ , hé rì fù guī lái .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yáng yuè nán fēi yàn , chuán wén zhì cǐ huí .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wǒ xíng shū wèi yǐ , hé rì fù guī lái .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jiāng jìng

小池古诗译文和赏析 小池古诗原文

<小池>译文: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小池古诗原文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古诗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译文及赏析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翻译及赏析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赏析 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

听颖师弹琴译文及赏析 听颖师弹琴翻译及赏析

译文 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 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 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 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 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 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 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 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登鹳雀楼译文及赏析

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鹳雀楼>原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注释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

杜甫冬至译文及赏析

译文 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 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赏析 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眼前之景,言诗人旅居冬至的情形:颈联和尾联写诗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