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翻译及原文 十五从军征表达了

  翻译

  十五少年郎,被征去打仗;直到八十岁,才让回故乡。

  音讯早断绝,不知啥情况。半路问乡人:“我家怎么样?”

  “请你往远看,松柏已成行。坟墓个挨个,老少都死光。”

  摸索到家里,满眼皆凄凉:野兔钻狗洞,雉飞绕屋梁。

  院中生野谷,葵菜长井上。

  拾谷舂成米,采葵作羹汤。

  饭菜马上熟,不知叫谁尝。

  走门向东看,泪落湿衣裳。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注释

  ⑴征:一本作“行”。

  ⑵始:才。归:回家。

  ⑶道逢:在路上遇到。

  ⑷阿(ā)谁:古人口语,意即“谁”。阿,语助词。

  ⑸君:表示尊敬的称呼,相当于“您”。

  ⑹松柏(bǎi):松树、柏树。冢(zhǒng):坟墓。累累:一个连着一个。

  ⑺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⑻雉(zhì):野鸡。

  ⑼中庭:庭中,屋前的院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⑽葵:葵菜,嫩叶可以吃。

  ⑾舂(chōng)谷:把谷子的皮壳捣掉。飰(fàn):古同“饭”。

  ⑿羹(gēng):用菜叶做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⒀一时:一会儿就。

  ⒁贻(yí):送,赠送。一本作“饴”。

  ⒂看:一本作“望”。

  ⒃沾:渗入。

  《十五从军征》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十五从军征》创作背景

  据《乐府古题要解》,《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时间: 2024-09-02 05:30:55

十五从军征翻译及原文 十五从军征表达了的相关文章

十五夜望月翻译及赏析 十五夜望月的翻译和思想感情

<十五夜望月>的翻译:月亮照在庭院中,地面看起来很明亮,树上栖息着鹊鸦.寒冷的露水无声无息地打湿了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全诗描绘了中秋夜的凄清之景,诗人独自立于充满秋寒的庭院中,望月怀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与亲友的思念之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的赏析 <十五夜望月>又名<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

十五从军征翻译 十五从军征原文

翻译 十五少年郎,被征去打仗:直到八十岁,才让回故乡. 音讯早断绝,不知啥情况.半路问乡人:"我家怎么样?" "请你往远看,松柏已成行.坟墓个挨个,老少都死光." 摸索到家里,满眼皆凄凉:野兔钻狗洞,雉飞绕屋梁. 院中生野谷,葵菜长井上. 拾谷舂成米,采葵作羹汤. 饭菜马上熟,不知叫谁尝. 走门向东看,泪落湿衣裳. <十五从军征>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quo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翻译赏析

<论语十二章>原文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五.子曰

论语十则翻译原文 论语十则翻译和原文

一.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三.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四.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翻译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的翻译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的翻译是依稀看见云海中隐约浮现出几十个白色的像樗蒲一样东西,那是远处的山峰.其中摴蒱又作"樗蒲",原指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但是在这里指的是博戏用的"五木".因为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所以看起来很像山峰.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这句话出自清代姚鼐创作的<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翻译 距圆明园十里

翻译: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从海路入侵,京城里骚动不安.离圆明园十里,有个村子叫谢庄,全村住的都是猎户.其中有个山东人名叫冯三保的,精通武术.他的女儿婉贞,十九岁,长得非常漂亮,从小爱好武术,学习过的武艺没有不精通的. 这一年,谢庄办起了团练,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多种武艺,被推荐为首领.三保带领民团在险要的地方筑起了石寨和土堡,树起了一面旗帜,写着"谢庄团练冯".一天中午,侦察人员报告敌人的骑兵到了. 一会儿见一个白人头目,率领着大约一百名印度兵,那个英国军官,飞马冲在前面.三保提醒大家装

《论语》十二章 的翻译 论语十二章的意思

翻译 一.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三.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治本在得人文言文翻译 治本在得人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治本在得人文言文翻译是:治国之本在于获得人才,获得人才在于审慎选拔,审慎选拔在于调查真情,没有任官得到合适的人才而国家不能实现大治的.苻坚说:"这话真可谓言辞简略而道理博深呀!"任命高泰为尚书郎.高泰固执地请求返回冀州,苻坚同意了.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五>. 原文: 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以为尚书郎

论语12章翻译和原文初一 论语12章翻译和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五.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