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
什么是恒星?
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氦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天气晴好的晚上,夜幕中总镶嵌着无数的光点,这其中除了少数行星,其它的绝大多数都是恒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而夜晚能看到的恒星,几乎都处于银河系内。
人类对恒星的观测历史悠久。古埃及人以天狼星在东方地平线的出现的时刻,预测尼罗河的泛滥。中国商朝就设立专门官员观测大火星在东方的出现,确定岁首的时刻;宋朝的司天监在观测时发现了金牛座位置的超新星——天关客星;明朝的航海者则利用航海九星来判断方向。
中国古代的恒星命名法是把(主要是北方)星空分为若干星官。各个星官包含的恒星数量多寡不等,少则一个,多则几十个。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天和地一样也应该有国家和社会,于是他们就类比地面上的情况,给天上的恒星对应地上的事物:天子、诸侯、军队等。
依据古人的想象中分担不同的“职务”: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太微垣是天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天市垣是进行交易的地方。每一个垣里面都有各种恒星组成的事物或者官员。古人对于恒星的命名,基本上是按照”星宿/星官名+数字“来的。例如轩辕十四、参宿七、毕宿五等。也偶有例外,比如:东上相、北落师门、老人星等。
时间: 2024-12-11 10: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