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竿入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执竿入城出自哪里

  《执竿入城》这则笑话告诉人们的道理:我们的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处理事情,不要不懂变通。做事不应胡乱听信他人的建议,相信别人片面的经验,照搬照做,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执竿入城》选自《笑林·三国魏》,作者是邯郸淳,三国时期魏国人,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

  《执竿入城》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执竿入城》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执竿入城》启示:

  执长竿入城门者:做事死板,不会思考,不懂变通。

  老人:自作聪明,好为人师。

时间: 2024-08-08 12:51:47

执竿入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执竿入城出自哪里的相关文章

鲁人锯竿入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鲁人锯竿入城告诉我们什么

<鲁人锯竿入城>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死板,要懂得变通,也不要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同时这篇文章也告诉我们好为人师者常常也是自作聪明的人,我们在虚心求教的同时,也要选择好请教的对象,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鲁人锯竿入城>的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时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去;又横过来拿

截竿入城的寓意和道理 《截竿入城》的原文以及译文

截竿入城的寓意和道理 如果将三维欧式转换限制在二维,就不能解决问题,就算是解决了,也是解决的不完美.有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分裂解决.换句话说,可以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凡事要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动不动就问别人.能主动帮助别人是对的,但不能教好别人,反而是坏事.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愚蠢的,所以不能成为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 <截竿入城>的原文以及译文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大禹治水告诉我的道理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治水要疏堵结合,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想着一味地强硬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解决办法.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不怕劳苦,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勤劳勇敢.公正无私的精神.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 大禹治水是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主要讲述大禹率领百姓,与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的意思 草书大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意思是: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出自<草书大王>. <草书大王>原文 张丞相素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工整.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字非常潦草,写了满纸.

比本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比本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猴比本领>告诉了我们道理: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虚心向其他人学习,不能因一时的胜利而狂妄自大,即使有本领也不能骄傲.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切忌骄傲自满.坐井观天式地自我盲目自信,要学会对他人的优点进行认可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小猴子比本领>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即使有本领也不能骄傲,应该时刻保持着谦虚的态度.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不要简单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别人.既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更不能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却对长处视而不

管鲍之交原文翻译 管鲍之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

管鲍之交古文翻译 管鲍之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

割袍断义典故 管宁割席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国时期有一对朋友,名叫管宁和华歆,但是二人三观不同,面对黄金和权贵,管宁视若无睹,华歆却无比羡慕,于是管宁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这个故事也就是后人割袍断义和划地断义的原型.表示两个至交好友或者同胞兄弟划清界限,不再为伍. 割袍断义出处 "割袍断义"又称"管宁割席",出自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南朝宋国的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

争雁文言文翻译 兄弟争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从前有一对兄弟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行动舒缓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争吵起来,而且同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争雁> 出自刘元卿<贤类编>.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