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四方是圐字,口八面是圙,连起来是圐圙,官方读音为kūlüè。在蒙古语中指围起来的草场,用于村镇名,今多译作“库伦”。在山西方言中是土围墙的意思,河南方言中是做“圆圈”、“范围”讲,同时也可以作为动词。青岛方言中是指农村一种用藤条编成的容器。北方方言中是即“环儿(huár)”之反切,意与“环”同。
圐圙来源
据历史文献上说,“圐圙”一词源于蒙古语。其字形由“口”框住的“四方八面”,很形象地表示其意为“城圈”,即“围起来的草场”,通俗地说是指“网围栏”。
在内蒙古方言中指围住的土地,特指牧民为了保护牧场,不被他人或牲畜破坏,而用铁丝网等围起来的一片草原,称为“草圐圙”。因为山西方言是借用的蒙语,而山西古时候的村庄或城墙,又都是用土垒起来的,所以“圐圙”指的就是土围墙,而多用作地名,大概是想表示自己的村子或者城墙,比较整齐正规宽阔吧!
圐圙民俗食品简介
圐圙是山西省特有的一种古老民俗面食,形状为圆环状,相当于“长命锁”,上有石榴、佛手、桃子、老虎等面塑,在幼儿满月,三岁生日,十二圆锁,孩子的外婆、舅舅家要蒸“面圐圙”,并在喜宴开始前举行套面圈的仪式,以期盼孩子长命百岁,吉祥如意。有些地方圐圙还用于婚礼仪式,并配有精美的面塑“花顶”。
时间: 2024-11-02 06: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