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剑若此的若此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求剑若此中的若此两字是什么意思

  求剑若此的若此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若此是如果的意思,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释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原文赏析: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拓展资料: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的道理是,做事情不能死守教条、刻板而不懂变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还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灵活处理问题。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讲的是,古代的楚国有个坐船渡江的人,坐船的时候不慎将自己的佩剑落入水中,于是他立马在佩剑掉落处的外侧船壁上刻上了记号,等到渡船靠岸的时候,他立刻依着在船上刻着记号的那个位置,去水下寻找自己的佩剑。
  自然,最后的佩剑是不可能找到的,因为在船行驶的过程中,船的位置是改变了的,而佩剑是不会随船一道改变位置。这个故事也是讽刺了那些做事情想当然,思想刻板,并且看不到事情发展变化的人。

时间: 2024-12-01 02:03:53

求剑若此的若此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求剑若此中的若此两字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90.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两位数有30.60.90,在这三个数中,最大的两位数为90,所以可知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90. 2.3.5的公倍数的求法 已知2.3.5这三个两两互质,所以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3×5=30.由此我们可以得知,2.3.5的公倍数为30的任意整数倍,只要个位是0且数字能被3整除就是2.3.5的公倍数. 公倍数是什么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除0以外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中唐诗坛的两大诗派 中唐诗坛的两大诗派是韩孟诗派和什么诗派

中唐诗坛的两大诗派分别是"韩孟诗派"以及"元白诗派"."韩孟诗派"以诗人韩愈.孟郊.李贺为代表,而"元白诗派"则是以白居易.元稹.张继.王建为代表.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韩孟诗派的诗风险怪奇崛,开始出现散文化倾向和议论化倾向.主要成员有卢仝.刘叉.李贺.贾岛.皇甫浞.张祜等. 元白诗派则提倡通俗易懂的浅近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差是多少 最大的一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差等于多少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它们之间的差是1."最大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求它们的差"就是把它们相减,数学表达式为10-9=1.除此之外,它们之间的和是19."最大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求它们的和"就是把它们相加,数学表达式为9+10=19.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差是多少 一个自然数数位的个数,叫做位数.一个自然数数位的个数,叫做位数.含有一个数位的数是一位数,含有两个数位的数是两位数,含有三个数位的数是三位数--含有

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出自谁

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的这句话是高国成写的一篇文章中的,文章标题就是<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节选: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

十五夜望月后两句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 十五夜望月后两句抒发的情感

<十五夜望月>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在中秋夜却不得与亲朋团圆的孤单与寂寥.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夜独自望月的凄清景象,表现出诗人寂寥.冷清的心境,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十五夜望月>的主要内容 全诗以中秋节思亲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佳节独自赏月的景象.月光将庭院的地面铺上了一层雪白,鸦雀在树上栖息着.冰凉的秋露悄无声息得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明月,不知道谁在这时候怀着秋思.诗人由身边凄清孤寂的景象,引出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情境,从而抒发出诗人在中秋时心中的思亲愁绪. &

湖上寓居杂咏前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湖上寓居杂咏前两句的氛围

<湖上寓居杂咏>前两句渲染的气氛:风怡月淡,明湖如镜,云景悠悠,好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湖上寓居杂咏>是南宋诗人姜夔的代表作,诗人通过写荷叶.青芦,不著色相,映衬心境的凄清. <湖上寓居杂咏> 宋·姜夔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译文 花园里的围墙曲曲折折,柳树在夜色中昏昏暗暗,若隐若现,人静山空,小窗内射出一盏孤灯的亮光. 池塘里荷叶就像云彩一样弥满并送来阵阵香气,一只小船摇曳着,乘着夜色驰向萧山方向. 赏析 诗歌一二两句渲染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什么意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什么诗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意思: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有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寻求什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诗经>中的<王风·黍离>. <王风·黍离>的全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的意思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的意思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的意思是: 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继续回来学习,他至死也不敢说要回去了."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出自<薛谭学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要取得微小的成绩后就骄傲自满. <薛谭学讴>的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学完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说自己已经学尽了,于是就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什么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什么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著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灵枢>为古代医者托黄帝之名所作,<灵枢>非出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春秋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而汉.而<素问>相传为黄帝创作,其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等方面为主.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