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全文翻译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苏武传》的翻译:苏武字子卿,他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位,和兄弟三人一起担任皇帝的侍从,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和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数次互派使节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传》的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时间: 2024-12-16 02:21:20

苏武传全文翻译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的相关文章

博学之,审问之全文翻译 博学原文及翻译

"博学之,审问之"出自<礼记·中庸·第二十章>,全文翻译为:要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问题,要明白地分辨各种学问,要切实地实践所学的知识.不学习就罢了,既然要学的话,不学到通达晓畅就绝对不能停止. 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

《庄子》全文和翻译 庄子原文及翻译注释

<庄子>原文: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翻译: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知道自然的作为,是懂得事物出于自然:了解人的作为,是用他智慧所通晓的知识哺育.薰陶他智慧所未能通晓的知识,直至自然死亡而不中途夭折. 原文: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翻译:这恐怕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虽然

定风波全文 定风波苏轼原文及翻译和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全文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我走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自己狼狈,只有我不觉得.不久天晴了,因此事做了这首词. 不用听那些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如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着竹杖.穿着芒鞋,走得比

答谢中书书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原文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全文可翻译为: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

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活板翻译及原文 活板翻译和原文

翻译: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 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 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

庖丁解牛翻译和原文 庖丁解牛翻译及原文

翻译 有个名叫丁的厨师给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触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都哗哗地响,刀子刺进牛体,发出霍霍的声音.没有哪一种声音不合乎音律:既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文惠君说:"嘿,好哇!你的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呢?" 厨师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道',它比技术进一步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到的无一不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头的牛了;现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触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

滕王阁序原文翻译 滕王阁序原文和翻译

<滕王阁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

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 滕王阁序原文和翻译

<滕王阁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原文和翻译

<庖丁解牛>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