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快婿典故 东床快婿的出处

  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坦腹的就是,最后就选了王羲之做女婿。

  王羲之的岳父郗鉴是济宁市金乡县人,东晋著名将领和书法家,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功封高平侯。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时间: 2024-12-10 16:55:04

东床快婿典故 东床快婿的出处的相关文章

打草惊蛇的典故 打草惊蛇的出处

唐代时有一个县官叫王鲁,他经常贪污受贿,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看完状子后很害怕,不由自主地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以惊蛇."意思就是:你(虽然)打了草,我就像一条蛇,被吓住了. 打草惊蛇,意思是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对方有了警觉和防范.出自<南唐近事>宋·郑文宝:"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

入木三分成语典故 入木三分成语出处

成语入木三分讲述的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在他小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并且非常的刻苦.他经常在水池边练字,结果连池水都快被染黑了.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因此而得. 成语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入木三分典故 入木三分成语出处

成语入木三分讲述的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在他小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并且非常的刻苦.他经常在水池边练字,结果连池水都快被染黑了.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因此而得. 成语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不可捉摸的意思解释词语 不可捉摸的意思解释

不可捉摸,汉语成语,拼音是bùkězhuōmō,意思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出自: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捉摸:揣测,预料.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性情及对事物的揣测. 典故: 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示例①清·赵翼<瓯北诗话>第三卷:"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 ②可是,这个夹肉片和那的嚼饭,

士可杀不可辱的典故 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

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是<礼记·儒行>,关于它的典故是广州都督裴伷先获罪下狱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裴伷先获罪下狱,唐玄宗不知如何处理,宰相张嘉贞提议打板子,而另一名宰相张说却认为"士可杀不可辱",不应该再加侮辱他. 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 出处:<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译文:" 儒者可以亲近但是不可以威胁,可以接近却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奢侈,饮食不丰美.对他们的过失

祸起萧墙的典故 祸起萧墙的典故出处

祸起萧墙的典故:鲁国季氏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都是季孙的臣子,一同拜访孔子时,报告此事.孔子认为他们可以劝谏季孙却没有,这是他们的失职.冉有认为颛臾和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如果不占领,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认为,君子辅佐君主,却不能用文治教化远方的人,反而在国境内使用武力.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在萧墙里. 祸起萧墙的出处 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原文节选如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这句话的意思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自哪里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处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出处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让墙故事.张英在当时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不说权势滔天,至少是位高权重,其邻居吴氏,历史未载明其身份,一般多认为是经商或读书的平民. 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 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吴氏想占用两家之间的公共隙地建房,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便寄书京城,告诉张英之此事. 张英阅罢,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典故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处

陈蕃字仲举,在他15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和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下房间来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处 意思是: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告诉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

学诗谩有惊人句的典故 学诗谩有惊人句的出处

学诗谩有惊人句的典故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句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